一、创新成果
今年来,石城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的指示批示精神,针对本地实际,将乡村鞋匠联合起来,打好“建联盟、搭平台、优扶持”组合拳,推动乡村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全县鞋服类从业人员同比增长23%,获评等级工匠数量增长221%,获评“赣州工匠”人数增长100%。相关做法先后在省委主题教育简报、《江西日报》等推介。
二、实践成效
(一)组建联盟,夯实利益链接基本面
在去年选拔出30名工匠后,我们按照“五有”标准建立“石城工匠联盟”,把工匠聚集起来,进一步推动利益链接,促进共同发展。一是有架构。联盟为全县性、非营利性、联合性社会组织,由联盟主席、理事会、秘书处、成员大会组成。联盟主席由企业主和联盟成员共同推荐产生,既是鞋服产业领军技能人才,又是有经验的管理人员。二是有章程。按照联盟性质,明确联盟及其成员权利义务范围、议事规则,确保有章可循。三是有场所。在工业园区开辟专区,挂牌“石城工匠联盟”,占地3亩,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除设有办公区域外,还建有名匠工作室、培训教室、直播带岗带货区、工匠发展历程功能区等。完善就业之家机制,在开发区建立就业之家,将与群众息息相关的近20项人社业务全部入驻其中,推动人社业务一“家”通办,切实保障人才合法权益。四是有经费。联盟不向成员收取任何费用,其日常支出实报实销管理,由县财政从人才经费、就业补助资金等渠道解决。五是有党建。人社、民政、工信和工业园区管委会等部门,对联盟业务工作进行常态化指导,同时引导联盟组建基层党组织,为其指派党建指导员,形成“以党建带盟建,以盟建促党建”的良好局面。
(二)搭建平台,吹响带头共进冲锋号
坚持搭建五大平台,帮助联盟成员携手共进、带头发展。一是数字共享平台。建立成员微信联络群,定期发布行业最新资讯,帮助他们及时了解行业信息,及时调整发展方向。二是交流提升平台。通过智能平台、圆桌会议、调学调训、外出考察等形式,组织业务交流。引导联盟成员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和“赣州工匠”评选等活动,提升自身素质。先后组织22名“实诚名匠”免费参加上级组织的技能培训,组织6人参加省市工匠评选,其中1人获评“赣州工匠”。三是就业创业平台。建立政府部门和理事会成员对口联系联盟成员制度,帮助解决生产生活难题。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引导联盟成员充分就业、积极创业。全县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576.9万元,发放一次性创业、一次性求职、交通等各类补贴1400万元,惠及26574人,其中惠及“实诚名匠”9人。四是合力攻坚平台。组织联盟成员围绕技术难题集中攻坚,并适时组织技术攻关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对贡献大的案例予以表彰奖励,形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据不完全统计,仅品牌运动鞋服领域,组织12名联盟成员参与20余个技术难题攻坚,为产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五是供需对接平台。适应企业发展需求,探索共享用工新模式,使所有成员“人尽其技,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完善扶持,形成带领共富新局面
做优做强各项扶持,促进产业壮大、群众增收。一是给予政策激励。完善乡村工匠扶持政策,涵盖一次性奖励、就业创业、购房优惠、子女入学等方面,对表现突出工匠,还将优先评为优秀创业者(优秀员工)、创业致富带头人,优先推荐劳模、“五一劳动奖章”和人才工程评选表彰。对评为“实诚名匠”人员,发放一次性奖励3000元/人,落实子女义务教育阶段自主择校待遇。二是推进技能传承。发挥联盟成员作用,制定制鞋领域各工种技能规范,为下一阶段技能培训、技能竞赛、工人等级评定、工匠评选等奠定基础。支持联盟成员创办“名匠工作室”,组织成员入企、入校(技能培训学校)、入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师傅带徒弟等活动。“实诚名匠”先后走进企业、基地指导技能提升752人次,带动就业230人,帮助企业培养大批熟练工匠,鸿豪产业园被认定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三是培育龙头企业。着力引进实力雄厚企业,服务重点企业做优做强做大,为广大鞋匠拓展实践平台。8家投资亿元以上鞋服类企业入驻石城,吸纳2660余人新入园务工,为稳岗拓岗作出积极贡献。四是创新工匠等级评价机制。探索推进企业自主评价,引导江西佰盈体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到全市唯一一家具备制鞋工自主评价资质,76名员工获评“五级制鞋工”,根据等级调整员工薪酬,企业工人技能提升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五是做实劳务品牌。结合县内首位产业,引进九方人力资源公司,开展“石城鞋匠”劳务品牌打造工作。已开展专题技能培训33期,3200多名鞋匠参加培训。目前正与《中国推介》栏目洽谈,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提升品牌影响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三、经验启示
(一)注重规范管理“健机制”。以联盟为纽带,搭建学习研讨、技术交流、技术协作、联合攻关、成果共享的平台,组织开展“名师带徒”、技能培训等活动,培养造就更多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各部门大力支持,为联盟提供日常活动所需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加大对联盟创新创效的扶持力度。
(二)增进学习交流“促创新”。通过智能平台、圆桌会议、调学调训、外出考察等形式,组织业务交流。组织联盟成员围绕技术难题集中攻坚,打破不同名匠工作室之间的壁垒,实现信息共享,推动技术互补,并适时组织技术攻关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对贡献大的案例予以表扬奖励,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促进人才工作交流,形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三)突出示范效应“传帮带”。充分发挥联盟的示范辐射作用,支持联盟成员创办“名匠工作室”,组织成员入企、入校、入基地分享成功经验、传授技艺知识、参与技术创新,放大名匠工作室技艺传承效应。“工匠联盟”成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攻关站”、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练兵场”,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工匠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