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年俗

来源: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18-08-01 17:29:00

年俗作为一种复杂奇特的传统文化现象,它在几千年文化心理轨迹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积淀,隐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1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讲究工整、对偶、简洁,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新年,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石城人都愿意精选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相传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2  年夜饭

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石城人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有时实在不能回家时,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这年夜饭也叫“合家欢”,是石城人极为重视的家庭宴会。

3  拜年

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第一天。开大门后,视历书当年的吉利方向出行,面对着吉方行走或跪拜,称为“出天方”或“出方”以迎喜神。同时石城人互相拜年,多说“新年好”、“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添福添寿”之类吉利的话。初一早餐,石城人习惯要吃“长寿面”,因为面条长象征长寿。接着小孩要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孩子糖果桔子,有的还会给“红包”,旧称“挂颈”。到亲戚家拜年,一般要带桔饼、糖等礼物,主人备茶果接待,有的还要留饮“拜年酒”吃鸡腿,拜年活动一般会延至元宵后,甚至正月底。

4  庙会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中国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一般在农历新年、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等节日举行。也是中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其形成与发展和地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多设在庙内及其附近,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等活动。庙会流行于全国广大地区。

5  迎神接福

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原来,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下界诸神都在这一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报告一年来下界人间行为的善恶。正月初四这天,再回到下界来继续监督人们,于是人们便在初四日迎接神的光临。迎神时,富裕的人们要供上三牲--鸡、鱼、猪头,如果经济不允许,也可免去,但是一盘米、一盘红糖却少不了。因为奉上白米千盘,意谓新年五谷丰登;红糖一盘,暗含生活甜蜜。焚香上礼毕,这时神灵便全部各就各位了 。

6  灯会

灯会,是客家地区传统的民间习俗。石城灯彩,是集灯具、音乐、舞蹈、美术、剪纸、竹木工艺于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石城灯彩最早起源于南唐时期。南迁的中原先民们利用中原舞龙求雨的形式,祈求家口平安、丰登大熟。石城人世世代代对灯彩的偏爱,还与其方言土语以及色彩爱好有关。石城称男性为“丁”、石城方言“丁”和“灯”同音。故隐喻“灯”为“人丁兴旺”“丁财两盛”的吉兆。同时,灯彩色彩红彤亮堂、鲜艳华丽,是兴旺发达、欣欣向荣的象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