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石城县自然资源局在上级自然资源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工作定位,锚定目标任务发力攻坚,扎实推进各项自然资源工作。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保护为先,全面维护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突出资源保护
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积极围绕“党建红、资源绿”主线,全力构建耕地保护“严起来”的新常态。积极推动县委、县政府出台《石城县违法用地责任追究办法》等文件,发布《遏制耕地“非农化”制止“耕地非粮化”通告》张贴全县,把乡镇耕地保护工作列入全县年终综合考评内容,实行党政同责、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全面压实乡镇耕地保护责任、村级巡查监管职责。不断加强耕地保护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自然资源大讲堂、村级广播、手机彩铃、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相关政策法规。今年来,石城县自然资源局开展了持续20天的耕地保护下乡巡回宣传活动,通过在乡镇圩日发放宣传挂历、设立固定宣传标语、开展“送法下乡”等方式,大力宣传农村耕地保护政策,营造浓厚的耕地保护氛围。
不断规范矿产资源管理。组织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林业、应急管理等六个部门成立现场核查组,对我县17个采矿权、8个探矿权、5个盗采点进行全面实地摸排,经排查,采矿权方面共发现问题17个,其中涉及自然资源局问题7个,生态环境局问题3个,水利局问题4个,交通运输局问题2个,林业局问题1个。已按照省、市要求,制定了问题整改工作台账,明确了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落实了整改责任单位,各责任单位正在督促矿山企业抓紧整改。
稳步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抓实持证矿山治理,要求各企业编制2023年度修复计划,明确修复地块及面积,结合年度修复计划督促企业落实治理任务;上半年完成持证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面积4.795公顷,累计投入资金约140万元。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引入社会资本开展28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面积共28.18公顷,目前已完成15个项目点施工,累计完成治理面积18.11公顷。
(二)规划为纲,谋划“两地三区”发展蓝图,进一步突出规划引领
国土空间规划绘就发展蓝图。围绕规划纲要、产业和城镇空间布局、主体功能和自然资源利用控制指标等内容,严把规划质量关。构建“北延、南联、西扩、中优”的城市发展新格局,目前,《石城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完成社会公示、听证、部门意见征求、专家咨询、县空规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和县人大常委会审议,于2023年6月20日通过赣州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家评审会审议,接下来逐级上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村庄规划编制奠定振兴基础。已全面启动乡镇一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形成了小松镇、屏山镇、珠坑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步成果;坚持“县域一盘棋”,从县域尺度上统筹村庄发展,落实“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要求,科学编制村庄规划,为乡村振兴奠定扎实基础,上半年启动11个村庄规划编制,目前正在编制村庄规划23个。
详细规划严控城市风貌。上半年,组织召开了9次局规划审查小组会,空规委专家组会3次,县空间规划委员会2次,对《闽粤通衢历史文化街街区规划设计方案》、《石城县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红石寨军事体验标段)总体规划》等80几个议题进行审查,在规划方案审查中,抓住细节,求精求美,挖掘特色,打造风貌。
(三)保障为要,推进“八大行动”项目落地,进一步抓好资源利用
保障用地不打折扣。聚焦“三大战略、八大行动”,尽全力保障我县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重要民生工程用地需求,主动对接各部门、积极做好用地报批工作,目前已将各项目用地分2个国有建设用地批次报批,共计162.4亩,重点保障长征公园、屏山纺织产业园、沔坊工业园、赣江源酒厂、汇德鞋业等项目用地。全力做好了土地预征收工作,上半年完成了赣江源酒厂、赣江源加油站、沔坊硅产业等项目土地预征收面积1000余亩。向县政府报批乡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使用集体建设用地两批次共8个项目。通过给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方式,成功解决袁梦小镇建设用地需求,为全县首例。
土地整理效益明显。出台《石城县推进补充耕地工作方案》,明确土地开发、旱地改水田任务及奖励措施,有效激发各乡镇积极性。积极推进补充耕地项目和旱改水项目实施。一是狠抓历年项目整改,经过县级逐地块初审,历年项目合格地块共916.71亩,其中水田538.6亩,不合格需整改地块共933.81亩,其中水田644.43亩,目前已完成整改281.2亩,已报备入库62亩,正在报备124亩;二是力促新增项目实施,上半年立项项目33个(补充耕地项目15个,旱改水项目18个),预计新增耕地1258.59亩,其中水田898.26亩。
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以“节地增效”为主抓手,加大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和“腾笼换鸟”力度,积极加强引导用地单位优先使用存量土地用于项目落地,截至6月底,完成批而未供203.95亩,消化批而未用46.98亩,处置闲置土地136.16亩。
土地交易助推发展。上半年组织出让土地7宗,面积71.66亩,成交土地价款5889.97万元,对企业和个人减半征收交易服务费27.80万元,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有效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双水战略”打响招牌。大力开展地质找矿突破行动,开展锂资源全县普查工作,进一步探清家底;加大硅石、萤石等优势矿产开发力度,以找矿突破带动发展;实施温泉水、矿泉水“双水战略”,推动县委县政府启动开展全县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地质调查评价工作,查明石城县饮用天然矿泉水分布和水质含矿物质元素情况,特别是开发利用潜力情况,通过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开发利用,使矿泉水成为石城温泉之外的又一金色招牌,成为赣江源头的又一“活水”,成为壮大石城生态绿色经济产业又一支柱产业。现已向省厅上报《关于请求设立石城县矿泉水资源调查评价项目的请示》,待省厅批复后开展矿泉水调查。
(四)民生为本,抓牢“一等工作”提质增效,进一步维护群众权益
持续深化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印发《石城县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对地质灾害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乡镇、村领导干部、364名群测群防员、11个中小学进行地灾防治知识培训,参加培训2000余人,发放地灾成功避险典型案例、地灾防治知识等手册共2000余本;组织地灾群防员对辖区内居住密集及重点区域进行全方位巡排查,共计巡排查295批次889人次2065点次,发放避险明白卡1932份,《致地质灾害隐患点居民朋友的一封信》2000余张,重点矿山和地灾治理项目点巡查23次。现正积极推进上报新增4个隐患点工程治理项目,6月15日通过了市局组织的专家组评审,待省厅通知继续上报评审立项。
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优化登记财产评价指标,进一步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质量和效率,深化部门间信息互通共享、数据在线共享,实现“不动产登记+民生服务”水、电、气线上一链办理;实现转移登记3个工作日、抵押登记1个工作日、15项业务1小时办结;完成“带押过户”登记业务办理,目前已办理2宗同行住宅带押过户。上半年,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11395件,减免各类登记费合计93.653万元,接待社会各界群众2万余人,查询量16000次。
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一是落实策划生成制度,今年增加全县11个乡(镇)人民政府参与会审,增加策划生成精准度,为全市首例,上半年,通过策划生成的建设工程项目120个,策划生成时间平均3天左右,相比去年大大缩短。二是推行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改革,目前,正实施古樟工业园“汇德”地块带方案出让,下一步将实现“拿地即开工”。三是推进“电子证照”办理力度,从6月28日起,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三个事项已实现网络制发电子证照,极大方便办事群众。上半年,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4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9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5件,对自建房分层分套审核360套。
切实提高信访矛盾化解能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接待群众来信、来访,解决问题上实行“首接负责制”,谁接待、谁负责,包稳定、包督办、包解决。上半年受理信访件17件,办结16件,剩余1件正在积极办理,12345工单49件,按时办结率100%。上半年调解山林权属争议案件4起,接待群众来访50余人次,协助乡镇调处案件3起,处理行政诉讼案件1起。
(五)基础为重,夯实自然资源工作基础,进一步提高资源治理能力
有序推进年度国土变更调查。2022年国土变更调查工作共计投入外业技术人员17人,内业技术人员5人,共举证图斑3672个,内业合理变更图斑6361个,合理有效的反映2022年图斑变化情况。今年2月25日,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库经省级检查通过,4月29日,经核查意见修改后提交至国家核查。
持续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完成江西赣江源国家湿地公园等8个自然资源所有权首次登记通告,至此全县24个登记单元已全部完成首次登记通告。配合市局开展琴江水流登记单元(石城段)调查成果核查工作,6月19日提交了15条河流登记单元数据库至省质检中心检查,目前正在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
铁心硬手做好执法监察工作。在执法上用力。坚持“源头严防、露头就打、快速处置”。推进自然资源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运用高科技手段实现持证露天矿山和盗采重点区域、违法用地及违规建设重点区域视频监控全覆盖。加强规划执行监管,上半年巡查项目48个,查处8个,罚款金额73.62万元。在整改上发力。对违法图斑实施“一图斑一策略”,明确整改措施和整改标准。 上半年,发现违法图斑155个、面积365.97亩,其中耕地43.04亩、基本农田16.07亩。通过提醒函(29份)、督办函(3份)、通报(1期)、专报(2期)等形式促进图斑整改,截至2023年6月,已整改到位图斑43个,总面积181.72亩,其中耕地36.5亩。在查处上聚力。开展耕地保护“亮剑”行动,在全县131个村1000多个村小组张贴《关于遏制耕地非农化制止耕地非粮化的通告》,使耕地保护工作深入人心,对违法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等严重自然资源违法问题进行严肃查处。上半年,下发责令停止通知书17份,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60份,立案查处20件,罚款金额138.17万元,并正在组织将案件移交法院和纪委监委。
(六)党建为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进一步抓好党的建设
打牢政治统领思想根基。聚焦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印发《“党建红”保障“资源绿”打造“三绿促三优”活动方案》,坚持每月一调度,推动各项重要业务工作稳步前进。
扎牢作风建设思想篱笆。坚持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按省市县作风建设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召开了“能力作风建设”工作动员会、“清风正纪”专项行动工作动员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受理石城县自然资源局干部作风问题反映的公告”、“关于受理自然资源领域专项整治工作举报线索的公告”,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紧抓党风廉政建设这个“牛鼻子”。完善并执行好相关管理制度,制定出台了《2023年度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和聘用人员管理办法》;全覆盖开展廉政谈话,主要领导班子成员谈、分管领导与股级干部谈、股级干部与一般干部谈;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签订《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160余份;扎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担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二、存在问题
(一)保护耕地及节约集约用地意识不强。大部分项目单位选址随意性太强、集约节约用地意识薄弱、资源保护意识不足、用地成本认识不到位,项目选址不符合规划或占用大量耕地,有的甚至占用大量水田,耕地占补平衡难以落实,特别是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目前我县耕地占补平衡库无指标可用,项目用地涉及占用耕地的无法进行组卷报批。
(二)批而未用土地消化难度较大。低丘缓坡项目实施周期长,短期内难以消化;规划控制区外10个乡(镇)由于圩镇开发住宅项目开发率低、民生项目、教育设施等建设缓慢等情况,导致消化进程较慢,且部分乡镇旅游土地出让后疑似存在项目主体流失等情况。
(三)地灾项目资金未按要求到位。地灾工程治理项目资金下达县财政后,在工程项目招标环节,县财政根据有关规定审查核减一定资金,导致项目资金减少,影响施工进度;项目拨付周期长,导致项目款项不能及时拨付到位,影响上级对工程治理项目的绩效评价。
(四)矿山生态修复进度缓慢。关停矿山对矿山治理主动性不强,缺乏主体责任意识,矿山生态修复进度较慢,进入汛期后,连续下雨导致喷播复绿等无法施工。受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政策限制,县级发证的中型以下规模砂石矿暂时不能新设采矿权,县域经济发展影响较大。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聚焦保障发展,统筹要素保障与节约集约
一是加大用地报批力度。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的用地机制,全力争取将更多重大项目列入省级以上重大项目清单,合理布局建设用地,优先保障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重要民生工程用地;实施精准供地,非重大项目选址尽量不占耕地或少占耕地,优先使用存量建设用地。
二是推进土整项目实施,做好后期管护。加快督促新立项30个旱改水项目整改栽种进度,尽快整合新一批项目进行日常变更;继续加大剩余未入库项目的整改栽种力度,加强与省厅的对接,做好现场拍照举证,确保备案通过一批项目,并做好承诺项目的栽种和举证上传;继续压实乡镇主体责任,做好历年实施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后期管护工作,对于复垦为耕地的地块,要落实好农作物的种植工作。
三是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以“节地增效”专项行动为主抓手,促进用地由增量为主向盘活存量转变、由粗放用地向节约集约的精细化用地转变;全面完成省、市下达批而未用、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任务;继续推进“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承诺制”、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等工作。
四是推动矿业经济支撑。加强与省厅、市局沟通,推进滴水脑硅石及云岭铜矿普查探矿权出让,推进通天寨地热水采矿权登记,协调解决柳家庄铁多金属矿详查等矿权登记问题,推进全县矿泉水资源普查。
(二)聚焦规划管控,统筹空间规划“一张蓝图”
一是有序做好规划编制工作。结合赣南乡村建筑风貌特色保护与传承工作,因地制宜编制好实用性村庄规划,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绘就国土空间规划“一张蓝图”与特色乡村美好画卷。
二是加强详细规划审核把关。强化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严把规划审查小组、专家组会、空间规划委员会三道关口,加强对城市公共空间、重要节点、重点地区的设计引导和风貌管控,塑造特色鲜明的城市风貌,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三)聚焦服务民生,统筹群众权益保障
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提升财产登记效率,精减办事材料,优化审批流程,充分利用集成平台,实现多部门数据共享,让“数据跑步、服务加速”,实现“跨省通办”业务联办,积极主动为群众和企业排忧解难,营造良好的办事氛围。
二是加大地灾防治力度。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灾理念,强化“人防+技防”,提高“预”与“防”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加强研判及时预警,加强与气象局、应急管理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会商研判,及时发布气象预报等预警信息。严控农村切坡建房,对已产生的地灾隐患点严防死守,对潜在的新增切坡建房坚决遏制。积极争取省级以上专项资金,对中型以上地灾隐患点应治尽治,切实筑牢群众生命安全防护网。
三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严格履行征地程序,严格执行征地补偿标准,不徇私情、不谋私利,做到程序公开、清点公正、补偿公平,杜绝征地领域腐败问题发生。及时为被征地农民办理失地农民证,纳入社保,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
(四)聚焦生态文明,统筹良好开发秩序
一是抓好矿山生态修复。加快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力争7月底前完成第一批21个项目点的生态修复施工,8月底前完成第二批7个点的生态修复施工。扎实推进持证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对生态修复进度较慢的加强督促,若仍无治理进展,拟走行政程序进行行政处罚等措施,确保完成各项整改工作。
二是严格执法监察。整合提升执法力量,从优从严配强执法队伍,强化业务能力培训提升,锻造执法监察铁军。健全执法机制体制,建立案件审查及合理奖惩机制,提升办案效率和质量。加大执法查处整改力度,按照“既处理事又处理人,及时消除违法状态”要求,严肃查处自然资源违法行为,对违法用地用矿及违规建设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五)聚焦党的建设,统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是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自然资源大讲堂等一系列学习宣传活动。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把讲政治体现到具体行动上,更高站位谋划和推进自然资源事业发展。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和实践要求。健全完善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制度,持续用好“学习强国”等平台,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鲜明的政治导向引领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不断强化作风建设。通过“抓教育,强思想”“抓管理,防风险”“抓规范,堵漏洞”“抓作风,优服务”“抓纪律,树形象”五个措施,持续开展自然资源“清风正纪”专项行动;面向社会开展“我为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金点子征集活动,查找新时代制约自然资源发展的主要症结和疑难问题,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良好环境;继续加强编外聘用人员的作风纪律整顿,按照赛马比拼方案,严格考评。
三是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持续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扎实推进廉洁机关建设。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聚焦土地出让、矿产开发、执法监察等重点领域,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大制度建设力度,扎紧织密制度的笼子,形成一批精准有效、务实管用的制度性成果,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管钱。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力度,积极开展典型教育、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