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打算
2024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珠坑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集“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工作要求,开拓创新、主动作为,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吴忠琼、副省长张莹先后到珠坑乡调研指导并给予高度评价,迎接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央文明办调研,“以茶代宴”宣讲荣获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员风采大赛第六名,新建塘台村、三和村党群服务中心3次上榜县委县政府“八大行动”项目红榜及担当作为榜,基层党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总体呈现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现将2024年工作总结暨2025年工作谋划汇报如下: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加强政治建设,强化党建引领。一是学深悟透明方向。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领导班子率先学、党员干部带头学、全乡上下全面学,全年开展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党员大会12次,确保学深悟透、入脑入心。二是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紧跟县委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工作要求,开展集体学习80余场次。充分发挥“家门口”活动阵地作用,各党支部组织党员赴竹溪村及七根火柴廉政教育基地接受教育10批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三是持续强化队伍建设。制定出台《珠坑乡系列管理制度》,从严加强干部职工日常监督管理,制定“赛马比拼.进位争先”珠坑乡重点工作清单,开设“红黑榜”,激励干部奋勇争先。动员24名村干部参加学历提升,培育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14人、村干部后备力量16人,高质量发展党员7人,储备入党积极分子32人。四是抓紧抓牢意识形态。各村(居)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550余次,加强新闻舆论宣传,今年以来在中国网、学习强国、赣南日报等媒体上稿293篇。五是抓实基层治理。打造“以和为贵、崇文重礼”的“和礼珠坑”治理品牌,构建“1234+N”治理体系,全乡划分网格82个,选派网格员363名,网格员发挥“眼睛、嘴巴、耳朵”作用,助力乡村治理,评选优秀网格员12名,奖励积分53657分。率先探索党建引领圩镇网格化治理,整合党员、乡贤、“五顾问”力量100余人,投入资金打造“和礼珠坑”数字乡村管理平台,通过“居民点单、网格接单”,解决民生实事81件。持续深化“以茶代宴”树新风,以网格为单位开展“米茶夜话”70余次,辐射群众2100余人,调解矛盾纠纷40余场,收集并落实群众意见建议120余个,帮办代办210余件。六是持续推进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加强村干部监督管理,开展“三务”公开、“四议两公开”、联审联签监督检查。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查找反映群众身边的痛点、难点问题86个,解决86个。
(二)坚持项目为王,点燃发展引擎。一是聚焦项目建设。严把项目申报关,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通过村申报、乡研判,梳理入库项目66个、资金1660.4万元,2024年实施项目23个,批复资金540.101万元,全部用于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创业就业。二是聚力招商引资。依托在外乡贤优势,多次到福建泉州、晋江、浙江温州、义乌等地招商,签约项目1个,在谈项目2个,其中亿元项目1个。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完成整村授信,发放普惠小微贷款398.97万元,激发乡村主动服务企业用工效能,为县用工重点服务企业送工206人,为在乡企业招工43名。
(三)坚持精准施策,推进乡村振兴。一是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巩固。落实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新增监测对象24户119人。持续推进政策落实,发放各类教育资助852人次50.45万元、“雨露计划”职业教育120户18万元、务工交通补贴1231人63.67万元、产业奖补511户21.8万元,落实“帮扶日”机制,帮扶干部常态化上户沟通宣传,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二是农业产业稳步发展。持续巩固传统产业,2024年种植水稻7268.37亩(其中早稻3374.87亩、中稻717.4亩、晚稻3176.1亩)、白莲1672亩、烟叶618亩、冬种油菜2200亩,在全县名列前茅;持续丰富产业业态,形成206国道沿线四季产业带,全乡现有脐橙、血橙、葡萄、草莓等16个类别28个特色产业基地,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3个,带动300余户群众在家就业。三是乡村面貌持续改善。开展圩镇环境集中整治20余次,全面清理整顿占道经营、乱堆乱放、乱停车辆等行为,率先引进资本市场建设农贸市场,已完成主体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随手拍23次,督促各村整改环境乱象300余处、拆除“两违”建筑12处,清理陈年垃圾及杂物50余车。
(四)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一是全力保护耕地。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全乡耕地,完成耕地保护承诺举证面积63.15亩,消除历年卫片违法图斑 33 个 54.68亩,实地核查举证图斑 5 批次,清理违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 9.66 亩,整改率位居全县前列。二是在增强民生保障上持续发力。今年以来,全乡共保障农村低保371户748人、城镇低保10户12人,新增低保20户34人,保障城乡特困供养人员76户79人,累计发放保障资金510万元,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推进竹坳“一老一小”幸福院试点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三是持续提升卫生健康水平。积极响应无偿献血工作,组织参与献血122余人次。组织开展健康义诊15次,服务人次650人。开展病媒生物清理整治活动8次,除治病媒生物孳生地1600余处。
(五)推进平安建设,促进社会稳定。一是深化群众诉求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召开信访联席会议12次,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18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50余件。深入推进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召开入组宣讲会30余场次,受教900余人次。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工作,进一步畅通线索举报渠道。二是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10余次,联合乡消防站对乡机关、中小学、卫生院及各“九小场所”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累计30余次,组织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23场次,排查并整改安全隐患61个。深入开展“拆牌、破网、清通道”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拆除防盗窗(含开逃生窗)302个533.95平方米,清理通道45余处。三是统筹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常态化开展食品小摊贩巡查管理,督促10户流动小摊贩办理健康证和小摊贩,确保入口食品安全。开展野生蘑菇禁食、禁采宣传,全乡未发生一起野生毒蘑菇中毒现象。
二、2025年工作打算
(一)强化项目招引,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优质项目招引,坚持招商引资“第一菜单”,把工作重心、要素重心和服务重心放在项目上,广泛收集招商资源和项目信息,积极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力争实现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新突破。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拓宽项目招引渠道,以项目大建设推动经济大发展。
(二)聚焦产业发展,全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创新思路,不断为群众致富增收谋划新出路、刻画新愿景。聚焦产业持续发力。做强山茶油、红薯干等优势产业,力争2025年经营性收入在2024年的基础上稳步增长;强化农业基础支撑,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注重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着力推进农业与科技、人文、旅游等元素交叉重组、深度融合,带动群众就近务工增收。
(三)锚定民生福祉,全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持续优化美丽圩镇建设,最大限度满足群众最现实生活困难和高品质生活需求。用心用情提高民生保障,持续优化公共服务,协同抓好经济发展和安全稳定。加快推进普惠型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全面落实就业帮扶政策,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充分发挥民政、残联、工会、妇联、关工委等部门的作用,切实做好敏感词,请谨慎使用。帮扶工作。
(四)深化平安建设,全力维护社会和谐安定。增强底线思维、红线意识,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高标准抓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巩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全面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强化重点区域监管,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常态化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五)加强自身建设,全力提升服务质量成效。深化依法行政,自觉主动接受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办好“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答复。全面提升领导干部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县相关规定,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厉行勤俭节约,让“过紧日子”成为常态。
中共珠坑乡委员会 珠坑乡人民政府
2024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