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石城县提振消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城市社区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县直、驻县各单位: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石城县提振消费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石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7月10日
(此件主动公开)
石城县提振消费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推动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持续挖掘消费潜力,激发居民消费需求,助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有关政策规定,结合县情和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推动商品消费加力扩围
(一)全力落实“两新”政策。加快汽车、家电、家装和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手机等数码产品补贴购新等政策承接落地。组织企业开展政策宣传活动,深入社区、乡村宣讲解读政策,提高群众知晓度。加强商户操作培训,做好政策扶持,引导企业推出叠加优惠,带动其他消费,给予消费者额外折扣或赠品,提升政策吸引力,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加强与平台企业的沟通协作,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不断优化政策操作流程,在上级规定程序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家装厨卫焕新补贴复核流程,加快复核效率,着力提升兑付速度,形成更加良好的消费预期。〔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科工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民政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税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城市社区管委会〕
(二)持续加大政策宣传。深入研究梳理中央、省、市促进消费系列优惠政策,制作和汇编政策清单,以群众喜闻乐见、浅显易懂的方式做好有关政策宣传和解读。依托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各类新媒体,全覆盖开展促消费政策宣传。开展政策宣传“敲门行动”,组织机关单位、乡镇、村居(社区)干部和网格员,走村入户宣传以旧换新各项政策。〔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各部门和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城市社区管委会〕
(三)高质量办好商品促消活动。积极抢抓“五一”、端午、暑假、国庆、中秋、春节等关键时间节点,举办盛夏“焕新”消费季、金秋“嗨”购惠享季、跨年迎新乐购季等系列促消活动,发动企业和商家办好美食节、啤酒龙虾节、夏日烧烤节、鞋服嗨购节等系列特色活动,全力引爆全民消费热潮。依托国家对口支援优势,积极争取农业农村部、司法部各类培训在县举办;采取“上级主办、县来承办”方式,举办国家级、省级、市级重大文旅活动和赛事,撬动市级商贸文旅体促消费专项资金配套支持,进一步挖掘市场消费潜力。〔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司法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文广旅局、县财政局〕
(四)着力提振住房消费。持续优化阶段性购房补贴、多子女家庭刚性和改善性购房差异化补贴申请流程,加快兑现契税补贴等各类购房补助。全面推动房票安置、居民住房以旧换新等政策落地见效。多形式开展房产促销,抓住“五一”、中秋、国庆等有利时机,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房博会,举办“红五月”“金九银十”等住房促销活动,以打折让利、团购让利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居民购房热情。合理优化学区布局,推进实施棚户区改造,重点支持群众改造意愿强烈、条件比较成熟的区域列入改造计划,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推广“好房子”样板项目建设,引导并鼓励房地产企业推出第四代住宅及菜单式全装修,进一步促进更好住房供给能力提升。〔牵头单位:县住建局;责任单位:县住房安置保障服务中心、县棚改办、县财政局、县城投集团公司、县工交企业〕
二、推动新型消费场景加快破圈
(五)推进首发经济。以首发理念发展首发经济,引入高品质、高流量品牌和潮牌来县开设首店首柜,举办首发首秀首展活动,不断激发消费“首”能量。鼓励县鞋服龙头企业在国内一二三线城市开设“实诚鞋”“实诚衫”首店、品牌店等,进一步放大石城运动鞋服品牌知名度。〔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县科工局、县市场监管局〕
(六)打造特色商圈。推进“四街(客家风情商业街、城市商业中心步行街、爱琴广场街区、闽粤通衢历史文化街区)三品(宝福院塔、桂花屋、琴江廊桥)一带(环琴江河夜生活经济带”适度提升,引入实景演出、体育、文博、新型零售、特色餐饮、文化创意等新业态,依托闽粤通衢历史文化街区打造特色小街小巷,依托宝福院塔、琴江廊桥、琴江夜景打造实景演出,不断形成新的消费增长极。〔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县城管局、县住建局、县文广旅局、县市场监管局〕
(七)打造低空经济新业态。加快推进通用机场项目建设,依托项目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园,推动布局低空观光旅游、飞行员和无人机操作员培训、区域通航、无人机生产制造及维修、森林防火、空中救援、无人机快递服务、农业植保等业态,推动构建形成低空经济产业圈和消费圈。〔牵头单位:县机场办;责任单位:县翔瑞机场建设有限公司、县商务局、县文广旅局、县自然资源局,琴江镇、小松镇人民政府〕
三、推动服务消费质效齐升
(八)加快文旅体消费融合。实施景区品质提升和商旅文体业态融合创新行动,丰富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等商贸、文旅、体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深化“引客入赣”,加强市场营销推介,扩展线上、线下营销渠道,做好落地营销;依托新媒体、主流媒体开展全方位引流,吸引外地游客“住在石城、吃在石城、消费在石城”。大力发展房车露营、低空经济、户外运动新业态,推动“音乐+旅游”“演艺+旅游”“赛事+旅游”“研学+旅游”融合发展,倾力打造高田过漾、木兰板桥灯、大由蛇灯、秋溪焰火节、赣江源桃花节等文化IP,联动重点文旅体赛事活动推出配套促进消费活动,举办2025中国山地越野公开赛(石城站)暨“相聚温泉之城 畅享石泉食美”百万商贸文旅消费季活动,承办全市钓鱼大赛,协同推动石城文旅加快“出圈”。研制一批客家特色鲜明、本土风韵浓厚的文创潮牌潮品并推向市场,提升旅游体验感。鼓励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县开展“嘉游赣·惠生活”活动。〔牵头单位:县文广旅局;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教体局、县公安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城市社区管委会〕
(九)丰富餐饮消费体验。进一步提升住宿餐饮接待水平,加快本地菜系改良出新,推出一批地方特色鲜明、市场契合度高、群众叫座叫好的特色菜品、招牌菜系,举办“舌尖上的非遗”客家美食主题活动,引导餐饮企业参加省、市举办的“厨王争霸赛”,参与省、市名厨、名店创评活动,让“石泉食美石城”的名片更加响亮。〔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县文广旅局、县市场监管局〕
(十)提高家政服务品质。着力推进“实诚家政”劳务品牌创建,建立完善家政服务评价激励机制,常态化开展家政服务业务培训,推动家政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实行家政服务公司星级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家政服务专业水准。组织家政企业积极参加第三届赣州市“赣南家政杯”家政服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不断促进家政服务质量提升。〔牵头单位: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发改委、县市场监管局、县民政局、县妇联、县卫健委〕
(十一)提升康养服务业态。依托温泉资源,大力发展温泉康养产业,加快温泉与旅游、康养、中医药、旅居养老等深度融合,推动温泉康养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开发中医药特色康养产品,延伸温泉康养产业链条。支持鼓励私人和企业投资建设健康养老项目,打造一批吃住好、设施好、管护好、娱乐好、品质好、发展好的养老服务设施。开展银发经济创新发展行动,促进老年人医、养、乐、游、用等消费。推进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鼓励改造服务商为老年人家庭提供定制化服务。大力开展健康敲门行动,推出健康体检优惠套餐及医养结合服务套餐,着力开发特色服务项目。〔牵头单位:县文广旅局、县民政局、县卫健委;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城市社区管委会〕
四、推动线上消费提质扩容
(十二)完善电商服务配套。优化完善县、乡、村电商服务体系,依托县电商公服中心打造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对电商创业者提供相关服务,吸引全县网红直播、流量达人集聚,充分发挥电商公服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将电商人才培训纳入就业培训内容,加强电商人才孵化;摸清全县电商从业者的创业就业情况,建立全县电商人才库。研究出台县线上销售农产品、鞋服产品等激励政策,鼓励电商人才创业;财政配套相关资金。〔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工交企业,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城市社区管委会〕
(十三)大力支持货品上行。推进电商进乡镇进农村三年行动,完善工业数字电商直播基地,开展直播助农、网上年货节、鞋服网购节等系列网络营销活动,支持企业搭建线上营销体系,通过入驻第三方电商平台、搭建小程序等方式开展线上营销。支持企业创新迭代电子商务新模式,鼓励企业运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打造实景直播、虚拟场景制作等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直播新场景,提升服务质量和数字消费体验。〔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县科工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五、推动农村消费提档升级
(十四)加力农产品销售。建好用好白莲综合批发市场,支持冷链物流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县域农产品流动销售。研究出台农产品直播带货激励政策,支持县内网红主播、直播达人开展助农直播,鼓励头部电商企业、食品深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订单化包产包销协议,打通农品农货产销壁垒,进一步推动农产品流通销售。推动农品品牌化建设,加快区域公共品牌、企业产品品牌创建,建立农产品溯源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品控,强化产品品牌宣传,进一步提高县域农产品市场认可度。〔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科工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供销联社、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十五)加力乡村旅游发展。按照“一镇一特”“一乡一品”理念,推进打造“花事经济”,形成“季季有花花不同”观光休闲业态。推动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依托赣江源景区、通天寨国家4A级景区、八卦脑4A级景区,推进乡村民宿集聚区展示点建设,推进打造一批有故事、有情怀、有产业、有温度、有特色的精品民宿,推动民宿从住宿型民宿向综合型民宿转变。大力举办特色农事活动,引导各乡镇依托地方特色产业因地制宜举办农民运动会、丰收节、采摘节、认养认植、土味农餐体验等活动,吸引更多“城客”下乡。实施“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推进乡村微改造、精提升。〔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文广旅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六、推动消费能力持续增强
(十六)实施高质量就业。持续加大就业服务力度,着力通过劳务外输转移一批、发展产业吸纳一批、扶持创业带动一批、劳务派遣稳定一批、灵活用工解决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重点解决零就业家庭成员、大龄失业人员、残疾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难问题,满足和保障不同人群就业需求;用好“5+2”就业之家,加快线下线上服务融合,优化数据分析,实施分类服务,推动实现“岗位找人精准、人找岗位便捷”;持续围绕“石城鞋匠”劳务品牌、现代服务、康养托育、新职业等行业领域,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稳步扩大培训规模;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开展专项行动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牵头单位: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县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城市社区管委会〕
(十七)持续加大困难群众保障救助力度。深入开展“冬春救助、情暖赣鄱”“夏季送清凉”等专项救助行动,及时有效帮助临时遇困人员走出困境。全面开展“六必访”敲门行动,推动“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健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机制,落实为困难群众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等帮扶政策,分层分类做好社会救助帮扶,让更多群众敢消费、能消费、愿消费。〔牵头单位:县民政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城市社区管委会〕
七、推动商贸物流高效流通
(十八)构建高效便捷物流体系。加快推动智慧物流园功能提升,优化农村快递物流站点及城区快递超市布局;加快物流配送标准化、运营数字化建设,在农村快递物流站点和城区快递超市全面推行货品数字化检索入库出库,持续完善商品统仓共配方式,形成更加高效便捷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依托兴泉铁路,争取开通石城至厦门港口、石城至泉州港口铁运路线,让企业货物通关出口更具性价比。〔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供销联社、县邮政公司、县支铁办,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城市社区管委会〕
(十九)推动城乡商贸融合发展。加快完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生活必需品保供体系,推动城乡商贸融合发展;依托农村家电商户及维修点,布局一批回收网点;大力开展“产品下乡、农货进城”行动,强化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升产品下乡时效;以“农场(种植大户)+企业”“商超+农户”方式推动农产品进城,布局建设冷链仓储物流运输,助力特色农货卖全国。〔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供销联社,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城市社区管委会〕
(二十)提高便民服务水平。在乡镇、社区人口密集的路口、居民小区布局设置一批药品、食品、日用品自助售货机,优化布局“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业态,推动网络代买代送、社区集采集供等新型服务业态进社区。〔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市场监管局、县行政审批局、县民政局、县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城市社区管委会〕
八、推动消费环境优化提升
(二十一)强化消费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消费维权服务站点建设,推动消费维权宣传进商场、进超市、进市场、进企业、进景区,利用重大节假日针对消费热点问题及时发布预警提示,进一步提高消费维权的覆盖面和可及性。畅通12315消费投诉举报热线,实行“立投立办立结”消费投诉处置机制,及时回应消费者诉求,进一步激发消费热情。在商超、农贸市场设立公平秤,倡导商家公平交易。采用电子围栏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展倒卖消费券、恶意刷券套现问题专项整治,营造更加公平的消费环境。定期开展突击联合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消费欺诈、虚假宣传、串通涨价、价格欺诈、不按规定明码标价、制假售假、缺斤短两、“霸王条款”、诱导消费等违法行为。〔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文广旅局、县行政审批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城市社区管委会〕
各乡镇、部门和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协同实施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根据县提振消费行动实施方案,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举措,对照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全面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