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县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县应急管理局>计划总结

石城县应急管理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访问量:

2022年,石城县应急管理在省市应急管理部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训词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聚焦应急管理工作总目标,推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责任落实,做实做细各项工作,全县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向好。现将2022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夯实安全生产监管基础,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一)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更加完善制定了《石城县安全生产职责规定》《2022年度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和《石城县应急责任落实全覆盖工作方案》。进一步落实了县乡两级同时实行安全生产委员会应急管理委员会双主任制”,实现责任落实无死角、无盲区。 

(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全面覆盖。共计排查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2105余家次,排查检查及组织企业自查发现安全隐患2396条,整改到位2214条,整改率为92.4%,其余正在全力整改中。

(三)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明显强化共检查辖区内各类企业139家次,查出安全隐患126条,已整改124条;立案处罚共计8起,行政处罚金额共计25.7万元。

(四)全民安全素质稳步提升县乡举办“安全生产书记谈”活动;结合“互联网+”“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重要时间节点,运用各类宣传媒介和活动载体开展全民安全宣传教育五进活动,促进安全生产观念转变和法治意识提升

二、夯实防灾减灾救灾基石着力提升应急能力

   一)严防死守,抓实防火之要印发了《2022年全县森林防灭火工作要点》,组织开展了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国庆、“两会”重点时期防火宣传和各项督查暗访,全面压实乡村森林防火责任今年已连续第八年荣获全省森林防平安春季行动平安县称号

)未雨绸缪筑牢防汛之堤。充分做好汛前准备,层层压实防汛责任及时消除度汛隐患累计检查走访水库163 座次,重点山塘82座次,山洪地质灾害点356点次,发现各度汛安全隐患问题134余个,均整改到位。

闻汛而动,力保救灾之效。及时调度核实汇总上报4.26”“6.14两次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3340.049万元;保障疫情防控应急物资迅速到位;累计派出工作组136个、工作人员980余人次,发动干部群众参与防汛减灾救灾1350余人次。累计出动应急抢险救援队伍50余人次,紧急转移避险325人,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

对标对表,推进整改之实。全力推进物资储备仓库和应急保障物资整改。租用县工投公司在古樟工业园面积1000余平方米仓库作为我县应急储备仓库,按照3500人以上标准储备了帐篷、折叠床、毛巾毯、棉被、棉衣等六类应急保障物资,并按照省级标准进行规范化仓储、指定专人保管。

、夯实中心工作基点,聚力服务全县大局

一是奋力打造模范机关队伍。印发《石城县应急管理局打造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实施方案》,开展“大学习、大研讨、大对照、大整改、大推动”活动,做实“党建+应急管理”,引导党员干部在防范应对灾害事故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倾力完成工业倍增升级。我局成功引进东莞安特气动工具有限公司精密油泵自动化喷枪制造项目落户古樟工业园,占地28亩,投资1.2亿元。

三是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局派出精兵强将常驻横江镇齐贤、平阳两村开展乡村振兴帮扶和对口帮扶工作,争取各方资金约15万元,帮助村里添置办公电脑等办公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购销土鸡、谷烧酒等农副产品约0.56万元,精细指导、助推珍珠李等村集体产业发展,受到当地群众一致好评。

、存在的问题

)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有待健全。部门监管职责划分不明确存在职能交叉、监管扯皮等现象。

群众安全防范意识有待提高。宣传教育方式实效性不强,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知识与社会经济安全发展的需求差距尚远。

2023年工作打算

(一)持续发力构建应急管理新格局

重点围绕应急管理新格局开展工作。一是坚持不懈抓队伍建设。进一步推进我县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改革,积极打造一支敢于担当、敢于作为的应急管理队伍二是因地制宜抓资源整合。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推进乡镇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实现与省、市、县综合应急指挥平台的互联互通,三是各方争取夯实应急基础。努力争取各方资金政策筹建应急指挥中心、提升物质装备、改善营房条件、加强后勤保障。

(二)持之以恒浓厚教育培训新氛围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督促各乡镇、各部门、各企业落实年度安全生产、防汛救灾、森林防灭火等教育培训计划提升安全培训教育水平和质量切实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营造“人人懂安全”“人人讲安全”“人人要安全”的浓厚氛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