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赣江源镇召开2023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赣江源镇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开展情况。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和各村(居)群众代表共计20余人参加。
赣江源镇突出“六个强化”,全力做好春耕备耕工作,确保粮食稳产,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赣江源镇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任第一副组长,其他挂村领导任副组长。分解目标任务到村到组到户到田块,明确具体责任,细化工作措施,瞄准攻坚方向,以不等不靠的精神,狠抓春耕备耕生产工作,以早稻任务数倒逼春耕田块落实。党政主要领导靠前指挥调度,实行“日通报、周调度”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工作落实。
二是强化政策宣传。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时间深入农户家,利用村务公开栏、村务公开群、微信转发《给农民朋友的一封信》《石城县2023年粮食生产政策明白卡》等,宣传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必要性,耐心讲解粮食生产各项政策,激发农户种粮积极性,动员农户做好秧田、育秧物资准备、大田翻耕等工作。
三是强化耕地供应。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打好春耕备耕“主动仗”,推行“分片包干督办制度”,成立项目建设管理督办专班,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今年春耕前完成六千多亩高标准农田的主体工程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为粮食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强化物资储备。高效完成春耕备耕准备工作,全镇共储备了8670公斤优质品种(其中:陵两优6150公斤、长两优2520公斤),免费向农户供应优质早稻种子,让农户愿意种,放心种; 成立机耕队,共有轮式耕整机10台、手扶犁田机20余台,插秧机5台,建设工厂化育秧中心一座。协调帮助无耕整机械、耕牛的农户联系耕整机械进行大田翻耕,解决农户无耕整机械翻耕的问题。
五是强化农田基础。组织人员力量对辖区内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清淤泥、除杂草、通水渠,全面疏浚农田水渠,切实解决灌溉难、排涝难问题,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确保田间用水。
六是强化技术服务。为做好农技支持服务,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村组现场指导春耕备耕育秧,实行点对点服务,把好技术关,为农户种植早稻提供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指导,规避和化解种植技术风险,为早稻增产奠定良好基础。
赣江源镇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守粮食安全底线,把粮食生产工作贯穿全年,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工作,端好中国饭碗,奉献赣江源力量。
镇人大主席 邓伟韬答:
问题:一是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多。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留守务农人员多以老人和妇女为主,文化程度、体力和精力有限,平时多依靠自身传统经验,在品种选择、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存在欠缺。二是基层农技人员流失。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力军,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业技术专业人员较少,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民群众对农业技需求。三是生产条件差,机械化程度低。我镇多山高坡陡,耕地条件差,中型农业机械无法进行耕作,部分耕地连小型机械都无法使用,只能人工进行耕作,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
建议: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确保春耕备耕有序开展。赣江源镇高度重视春耕生产,切实加强对春耕备耕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春耕生产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来抓,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春耕生产各项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切实增强做好春耕备耕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春耕备耕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适当扩招一批基层农技人员,充实基层技术人员,发挥好农技推广作用,培养好一批本土农业专家,协助开展农业技术指导,推广实用技术。
镇党委副书记 李春答:
为确保春耕生产顺利开展,农田足量灌溉,赣江源镇组织干部群众开展了多次春季清渠行动,为春耕农业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该活动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了农田水利渠道灌溉和排水能力,灌溉渠道焕然一新。活动开展以来全镇24公里的渠道得到全面畅通,近2000亩农田得到有效灌溉,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改善,既为今年的春耕生产创造有利条件,也助力了乡村振兴。
一是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动员全镇广大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强化措施、抢抓农时,积极开展助力春耕生产活动,持续开展“三亮三联三服务”系列活动,积极帮助群众理清春耕生产的思路,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切实解决农户春耕生产过程中的困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二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建设田块整治、灌溉和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和生态保护和农技推广等农田配套设施,助力粮食生产、增产增收;三是大力开展清渠行动。确保春耕生产顺利开展,农田足量灌溉,打好春耕农业生产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