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赣江源镇召开2022年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赣江源镇党委副书记赵外国介绍赣江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工作情况。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和各村(居)群众代表共计20余人参加发布会。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战略之举。在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赣江源镇坚持以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五有”标准,将党的建设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紧密结合、深度融合,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立以镇党委书记刘龙水为所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温赟为第一副所长,镇党委副书记赵外国和其他班子成员为副所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领导体系。各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了由各村(居)党支部书记任站长,文明实践员任管理员,村两委成员为成员的组织架构。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利用闲置学校、祠堂、广场、产业基地等形成“一站多点多基地”“1+N ”文明实践阵地体系,打造15 分钟“党群服务+文明实践”活动圈。截至目前,全镇点单平台已录入429个项目,确保群众有单可点。全镇成立了65支志愿服务小分队,总注册志愿者人数达610人,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实现基层党建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同频共振。
问题一:请介绍一下赣江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推动移风易俗,引领乡风文明的经验做法吗?
镇党委副书记 赵外国答:近年来,我镇以新型城镇化示范镇建设为抓手,依托“红色基因传承地、乡村振兴示范地、千里赣江发源地、传统文化荟萃地”“四个地”,特别是圩镇所在村——秋溪村中组部第一批红色名村的定位,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做好“文明实践+户外拓展”融合文章引领乡风文明。
我们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推进的:一是强阵地。秉持“群众在哪里,实践站就建在哪里”的理念,有效整合阵地资源,串联风情水街、秋溪老街、红色讲堂、红五军团秋溪整编地、红五军司令部、秋溪整编旧址、“1+2+N”乡村振兴示范点等成线,构建文明实践一站多点的1+N综合阵地格局,搭建“文旅产业+文明实践”户外文明实践活动平台,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二是聚合力。坚持党建引领,统筹推进。组建12支文明乡风志愿服务队,发挥“一书记三顾问”力量;筹建乡村振兴理事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的基层自治组织,筹资、集智、出力,构建乡亲参与、乡贤助力工作格局;创建“源头红”“生态绿”“人文古”志愿活动品牌,探索引领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新途径。三是拓活动。坚持面向群众需求,在系列特色活动中培育。开展“服务送上门”“ 烟头换鸡蛋” “小手拉大手”“夸夸我们的赣江源”(三句半)等系列活动引导群众讲文明;开展诵读红色家书、“红色故事我来讲,红色基因我传承”、 参观秋溪整编旧址群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等各种红色主题活动,将红色基因融入村民日常生活;开展“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建设好家庭”宣传宣讲活动滋养精神文明,奏响新时代主旋律。四是重引领。大力开展“乡风文明进万家”系列教育活动,常态化开展选树“最美家庭” “最美乡贤”“源头好人”“好婆媳”“农耕传家”等评选表彰活动,不断推动文明新风入乡村、进农家;设立乡风文明荣誉墙,使先进典型与群众更加可亲可信、可学可比,为乡风文明建设注入先进文化内涵和精神动力,也为旅游发展创造更加有力的文化条件。
问题二:赣江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做好户外拓展,推动移风易俗,引领乡风文明工作,取得的具体成效如何?
镇党委副书记 赵外国答:一、群众政策配合度明显提升,环境宜居、产业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通过开展种植技术、电子商务、技能学习等科学知识的培训,努力提高群众致富本领,助推产业兴旺。通过举办技能培训,专家知识讲座几十场,农民在此学到了技术,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对政策配合度明显提升、产业发展明显加快,农村呈现出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美好景象。
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参与文明实践热情不断增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广泛开展文艺汇演、送戏下乡等文艺活动,丰富活跃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建立了秋溪村广场舞志愿服务队等为代表的文艺骨干志愿服务队伍,挖掘乡土文艺人才,打造成群众身边带不走的文艺团队。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参与文明实践热情不断增强。
三、创新社会治理成果频丰、社会和谐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通过设立百姓说事点,矛盾纠纷调解室,常态开展小组会、屋场夜话等活动,实践发扬“村事民干、民事村干、干就赣好”源头经验,结合当地传统矛盾纠纷处理方式,形成了“矛盾乡贤调”的特色做法;将实践站打造成“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社会治理”综合体,社会治理得到创新发展。
四、优良党风政风促和谐社风民风,风正心齐气象新。创新治理模式,多措并举落实移风易俗,“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风让群众负担清了,民风淳、社风清、党风正让干群关系暖了,内提素质、全民参与让人居环境美了,红色生态休闲旅游研学产业蓬勃发展让人气旺了、群众富了。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的生态宜居人文美丽赣江源精美呈现,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画卷正铺展开来。
问题三:请介绍一下2022年度赣江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哪些计划和打算?
镇党委副书记 赵外国答:下一步,我镇将聚焦三个“着力”,做好文明实践工作。
一、聚焦着力用好文明实践站点,发挥阵地体系最大效能。大力凸显站点特色,按照“五有”标准,标准建设文明实践站的同时,立足各村资源禀赋,因村因站施策,彰显不同特色风采,例如,秋溪作为中组部命名的第一批红色名村,红色历史资源丰富,秋溪村文明实践站建设依托红色教育主线,串点成线,打造“文明实践+红色研学”品牌;友联村依托1+2+N乡村振兴示范点和赖氏家庙家风家教示范点,打造“文明实践+家风家教”品牌;赣江源村依托共大礼堂,打造“文明实践+文艺宣讲”品牌。
二、聚焦着力建设高素质队伍,促进志愿力量充实壮大。通过加强文明实践所与站之间上下联动、同频共振,辐射带动各类队伍力量参与文明实践,解决文明实践谁来组织,谁来做的问题。一是构建有力组织体系。积极发挥镇级文明实践所的龙头作用,把好方向,建好机制,带好队伍,统筹调度各类活动资源与人员力量,压紧压实村级文明实践站长、文明实践员责任,确保各级工作指令落地见效。二是培育本土志愿队伍。一方面,对已有的党员、巾帼、青年、五老、文艺等本土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常态化开展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孵化实施一批能坚持、受欢迎、有意义的志愿服务项目,培育一批骨干志愿者,吸引更多群众参与,让“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三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通过搭建活动平台,积极引导社会组织、企业、个人参与文明实践,充分利用好乡村振兴理事会的“新乡贤”力量,构建乡亲参与、乡贤助力工作格局。
三、聚焦着力开展高质量活动,推动文明实践开花结果。以“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推动移风易俗、引领乡风文明为目标要求,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实践路径,认真按照实中心月安排、周提示的要求,不断丰富文明实践活动内容与形式,广泛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一是围绕服务中心。结合当前党委、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力疫情防控、助力农业生产等活动,发挥文明实践力量,服务社会发展大局。二是围绕“我们的节日”。结合传统节日,组织开展群众性参与度高的活动,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农耕文化,同时结合各种主题日,策划开展主题活动。三是围绕重点人群。对农村“一老一小”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困难残疾人等。,开展针对性、个体化的关爱帮扶活动。四是围绕移风易俗。积极培育践行主流价值观,常态开展烟头换鸡蛋、服务送上门等活动,广泛开展源头好人、最美家庭、好儿媳、好婆婆、好丈夫等先进典型选树创评,采取文艺宣讲、典型宣讲等形式,破除农村高价彩礼、攀比浪费、不孝敬老人等不良风气,巩固“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实诚”品牌,推动文明新风尚、新礼仪走入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