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县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公共文化

石城县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访问量: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及文化工作部门对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十分重视,注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和加快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使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是文化基础建设得到加强。目前,全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非遗展览馆、非遗传习所,乡镇文化站11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47,并都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全覆盖。2022年建成图书馆总分馆7个,文化馆总分馆5个城市书房2个,文化驿站1个,公共文旅服务功能融合示范点1个,公共文旅分支机构1个,乡镇文化站示范点两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3个,大大的提升了农村化设施现代化水平。

二是群众性文体活动开展较好。一是民间节庆文化得到较大发展。各乡镇能结合地方民俗,组织灯彩、农民文化艺术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文化活动。二是各类文艺演出队伍发展速。全县现有各类文艺团队100余个,且各乡镇都组建有农民灯彩队,每年春节都能常态化开展“农民灯队贺新春”活动,从初一到十五自发到机关、企业、全县各单位进行拜年活动,每个灯彩队收入均可达两万余元。并且每个乡镇每年都会举办一都两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文化节”“农民丰收节”“乡村春晚”等大型活动。这些文艺团队常年活跃在农村,已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力军。

三是非遗传承,彰显非遗特色石城灯彩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逢重大节假日,石城县100多支灯彩队伍进入村组,走街串户,为群众送上一场场丰富的文化大餐。市级非遗大由蛇灯、木兰板桥灯更是受到群众的喜爱;每年正月初七的晚上,木兰板桥灯在木兰乡街道上进行巡游;正月十五的晚上,在大由乡濯龙村“蛇灯”表演如期上演,很多游客慕名而来,这两场声势浩大的表演,为当地群众和游客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民俗盛宴。

“送文化下乡”活动扎实有效。2022全县送戏下乡60场,戏曲进乡村60场,送电影下乡2262场,送书下乡18800余册。每年还会举办“广场舞展演”活动,以及书画、美术、摄影培训等。

二、存在问题分析

我县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文化阵地薄弱,发展不均衡。目前,很多村级文化活动室难以达到标准,除几个基础建设搞得较好的亮点村,仍有不少边远村的活动场地设施简陋,设施陈旧,难以满足正常开放。加上农村青年大多外出读书、务工,日常在家的多半为老年儿童,因而看书读报的少,造成文化活动匮乏,乡村文化活动发展不平衡。

二是工作机制不活,专业人才缺乏。乡镇文化服务机构自身力量薄弱,在指导、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上着力较少。基层文艺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县基层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是文化投入不足,发展势头较弱。县乡财政可用财力有限,文化投入虽然有所增加,但与乡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差距较大。文化投入的不足使得农民自办文化力量薄弱

三、相关建议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步伐,为农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是当前农村的一项当务之急。政府及文化部门要高度重视“文化软力”的作用,将农村文化事业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重要日程,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积极构筑“充满活力、独具特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以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大繁荣,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

(二)加大投入,完善设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加大对村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倾斜,切实保障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所需经费。

()突出特色,推动发展要加强对乡村优秀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着力发展我县乡村特色文化。积极扶持乡村民间文化团体,每年定期组展文化艺术和民间文艺展演活动全面打造富有乡村文化特色乡村文化品牌。

通过发挥示范引导,以点带面,互相交流,进一步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积极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正确引导农村文化的价值走向,巩固发展农村文化阵地,加快农村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