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城市社区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县直、驻县各单位:
现将《石城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3212”行动计划(2023—2026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石城县人民政府
2024年6月19日
(此件主动公开)
石城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3212”行动计划(2023—2026年)
为切实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建设具有石城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推动全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的通知》(赣府字〔2023〕40号)、《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赣州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7510”行动计划(2023—2026年)的通知》(赣市府发〔2023〕12号)等精神,结合县情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工业化推进大会和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对标《赣州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7510”行动计划(2023—2026年)》任务,按照县委部署,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倍增升级行动,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以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抓手,进一步升级产业链、提升创新链、融畅供应链、培育生态链、优化服务链,全力构建彰显石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石城篇章提供强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6年,力争实现品牌运动鞋服、绿色食品、新材料等3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打造品牌运动鞋服、绿色食品2个产业集群,全县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2%左右,统筹制造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取得明显成效(简称“3212”目标)。
三、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3条重点产业链
1.品牌运动鞋服产业链。以发展品牌运动鞋服为重点,配套发展与鞋服生产相关的皮(革)料、布料、鞋底、鞋垫以及其它辅料产业,延伸发展以运动护具及户外运动休闲用品产业为主的纺织产业,包括帐篷、睡袋、折椅、箱包等户外设备,以及运动手套、护腕护膝、运动专用袜、运动帽等运动护具和饰品。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200亿元。
2.绿色食品产业链。坚持绿色、安全、健康、便利方向,强化种养、加工、仓储配送、营销联动,大力发展果蔬茶、酒饮料、预制菜、粮油食品等细分产业链,全力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条。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30亿元。
3.新材料产业链。加快推进硅石资源勘探、开采和深加工,引进硅石产业链深加工企业,发展单晶硅、光伏电池、薄膜电池、光纤预制棒、硅橡胶、硅树脂等系列深加工产品,以硅产业为主体重点打造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稳步推进石英石、萤石等优势矿种的有序开采和精深加工,做强矿山设备、铜基材料制造,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积极探索低空经济相关制造业发展,提高战略新兴产业产值比重。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80亿元。
(二)2个产业集群
1.品牌运动鞋服产业集群。坚定实施品牌运动鞋服首位发展战略,积极承接闽东南、粤港澳大湾区等沿海地区鞋服产业转移,推动品牌运动鞋服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构建以高端鞋业制造和加工为主导,商贸、会展、创意设计为先导,辅料加工与鞋机生产、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等为关联的品牌运动鞋服产业集群。
2.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以小松创业园为主阵地,坚持品牌建设,以质量求发展,发挥绿色、有机、富硒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和“石城白莲”“石城贡米”“翻秋花生”等地理标志、地方特色的品牌优势。推动绿色食品龙头昂起、加工升级、产业融合,加快推动食品制造规模化、供应链现代化,着力打造在省内有竞争力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四、主要举措
(一)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升级行动
进一步健全产业链链长制运行机制,县政府领导担任各重点产业链链长,探索推行“链长+”“链主+”工作模式。推行“链长+链主”工作模式,建立链长与链主常态化互动机制,支持链主企业发展;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联动链上企业及时向链长反映重大发展诉求。推行“链长+园区”工作模式,链长指导园区融入全县产业链布局,研究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推动解决重大问题。园区集中资源力量推进本区域产业链项目建设、企业培育、招商引资、补链强链,打造产业集群。推行“链主+基金”工作模式,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作用,开展基金大招商、招大商;探索建立“产业链+链主企业+产业基金”运作机制,鼓励链主企业强化资本带动,引领产业链提能升级。
(二)实施产业链布局优化行动
依托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发展特点,对3条重点产业链,制定实施差异化的发展路径举措,形成协同推进、错位发展格局。深化产业链链间协作,建立健全线上线下常态化对接机制,分领域、分行业组织开展产销、产用、产融、人才、技术等对接活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带动大中小企业融合互通。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试点示范,构建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生产加工、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全产业链条。
(三)实施园区能级提升行动
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优势领域,优化园区承载平台,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坚持创新引领,加快产业集聚化、集约化、绿色化、智慧化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具有石城特色优势的产业园。加快园区数字化转型,打造省数字化转型园区,进一步推进园区改革和创新发展,充分发挥管委会资源配置作用。深化园区管理制度改革,强化发展实体经济主责主业,进一步聚焦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健全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不断促进产业集群提能升级,着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四)实施企业培优育强行动
按照“高大上+链群配”要求,动态优化更新产业链“四图五清单”,持续开展招大引强。健全完善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提升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突出扶优扶强、靠大联强,推动现有龙头骨干企业实施产业链上下游垂直整合,培育一批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深入实施“映山红行动”升级工程,支持优质企业加快上市步伐。
(五)实施创新赋能提质行动
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打造一批“智能车间”“智能标杆企业”。面向工业场景加快部署5G专网、千兆光网等,实现重点工业企业和园区“双千兆”网络全覆盖。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服务型制造业态,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促进产业链绿色发展,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培育绿色供应链,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六)实施产业生态优化行动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落实“一网选中介”,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完善企业帮扶长效机制,发挥好政企圆桌会议、企业精准帮扶等机制作用,持续为企业纾困解难。建立高效联审会商机制,实行“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强化要素聚焦,推动资金、土地、水、电、气、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向重点产业链倾斜。切实保障企业安静生产,明确执法节点范围,细化执法要求。严禁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随意执法,坚决杜绝任性无序的检查考评等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工业倍增升级行动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工作。县科技和工信局负责链长制工作的组织协调,牵头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发展。各产业链牵头单位研究制定“一产一策”,推动链长制工作走深走实;县统计局研究建立产业链统计监测体系;各部门建立相应工作机制,把链长制工作纳入本部门重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加强调度推进
建立日常调度机制,县工业倍增办每季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各产业链每半年召开一次推进会,研究解决产业链现代化建设重大问题。建立问题办理机制,不定期召开政企圆桌会议,协调解决各产业链企业发展、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实行“清单交办、跟踪督办、限时销号”闭环管理。建立提醒督办机制,不定期深入企业和项目一线进行调研督导,综合运用“提醒函”“督办函”等形式,推动问题有效解决。
(三)加强氛围引导
树立鲜明用人导向,注重在领导班子中配备熟悉制造业和产业链的领导干部,在产业发展一线锻炼考察优秀年轻干部。各乡镇、部门和单位要加大对推进产业链发展特色典型经验案例的发掘和宣传推广力度,营造抓产业链、抓制造业的共识和氛围。
附件:1.石城县品牌运动鞋服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
(2023—2026年)
2.石城县绿色食品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
2026年)
3.石城县新材料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
2026年)
附件1
石城县品牌运动鞋服产业链现代化建设
行动方案(2023—2026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与赣州市“7510”行动计划,深入打好品牌运动鞋服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建设具有石城特色和产业优势的现代化品牌运动鞋服产业体系,推动品牌运动鞋服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全面落实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7510”行动计划,积极融入赣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重点提效益、强链条、夯平台、优服务,加快推动品牌运动鞋服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石城提供强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坚持科技、时尚、绿色发展方向,通过大力实施招大引强、企业扶持、人才引育、完善配套、质量提升等行动,着力建设品牌运动鞋服智造基地,努力打造“中国中部运动鞋都(石城)”。
(一)产业规模增长目标
到2026年底,鞋服产业年产值力争突破200亿元,规上鞋服企业达60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以上企业达10家。鞋服产量、产值年均增速达12%以上。
(二)数智化水平提升目标
以提升单体企业数字化程度为重点,推动机器换人、设备换芯和生产换线,着力打造数字化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及鞋服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培育1—2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或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力争每年新增鞋服类省级“两化融合”企业1家以上,力争每年打造1—2个智能标杆企业。
(三)品牌发展目标
不断强化产品品质,丰富产品品类,加快品牌建设,完善首位产业扶持政策鼓励重点企业创新创牌,培育3—5个市场认可度高的自主品牌,持续提升石城鞋服品牌影响力。
(四)招大引强目标
推进品牌运动鞋服产业链关键环节招商,引进原辅料批发企业、互联网电商直播相关机构企业、服装外贸企业及电商直播平台等,着力补齐补强鞋服全产业链。
三、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以发展运动鞋服为重点,配套发展与鞋服生产相关的皮(革)料、布料、鞋底、胶水、鞋带以及其它辅料产业,延伸发展以运动护具及户外运动休闲用品产业为主的纺织产业,包括帐篷、睡袋、折椅、登山包等户外设备,以及运动手套、护腕护膝、运动专用袜、运动帽等运动护具和饰品。推动江西省鞋类产品质检中心(石城)资质扩项升级,同步建设佰盈体育工业设计中心、鞋材市场等公共服务平台。
四、具体举措
(一)持续完善产业配套
1.持续优化园区功能。持续推进6000亩鞋服产业园建设,每年力争平整土地1000亩以上,新建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不断完善鞋服产业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大园区美化、绿化、亮化力度,打造产城融合新城示范区,全面规划建设物流、仓储、商贸、会展等功能区,增加公交路线、公交站点、共享单车等,完善优化球场、影院等文娱体设施,以优质的生产生活环境吸引企业落户。〔责任单位: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发改委、县工交企业、县交通运输局、县科技和工信局、县财政局;排名第一位的为牵头责任单位,下同〕
2.持续降低物流成本。加强物流规划、服务与管理,整合县域物流资源,搭建物流信息平台,完善指导信息服务,依托兴泉铁路货运专线,开拓集装箱、大型物件等专用运输路线,加快县域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及智慧物流园项目建设,建好智慧物流园分拨中心,构建高效率低成本物流平台。〔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交通运输局、县商务局、县科技和工信局、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
3.完善土地要素。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持续优化鞋服产业链发展布局,对鞋服重点项目、配套项目予以相应土地指标政策倾斜,优先保障鞋服产业项目用地。加快“腾笼换鸟”,组织对工业园区及各乡镇土地进行全面排查,引进有潜力、前景好的新企业将园区部分经营不善或停产停业的企业厂房进行收购转让,同时坚持政府主导,鼓励县工交企业对闲置厂房进行收购,盘活园区闲置厂房,助推园区存量转增量。加快标准厂房建设,推行“拎包入驻”,减少企业重资产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住建局、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县科技和工信局、县工交企业〕
4.完善金融要素。成立融资对接工作专班,常态化走访企业,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创新优质金融产品,加强金融支持,定期召开政银企对接活动。鼓励县内企业发行私募可转换债券,拓宽鞋服企业融资渠道。积极落实无还本续贷,支持鞋服企业纾困发展。〔责任单位:县金融服务中心、县金融监管局、县财政局、县科技和工信局、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城投集团公司、县工交企业〕
(二)提升品牌价值链条
5.用好展会平台,唱响区域品牌。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支持鞋服企业举办鞋服交易会、订货会,积极承办不同层次的鞋服展会,为知名鞋服企业搭建沟通交流、展示形象的平台。支持鞋服企业参加境外线下展会,开展外贸供采对接活动。鼓励企业组团参展中国国际时装周、上海时装周、时尚深圳展、江西(赣州)纺织服装产业博览会等。支持企业在春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等节假日期间举办有影响力的专场或者综合性促销等活动。〔责任单位:县科技和工信局、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管局、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
6.加强重点培育,鼓励争创品牌。制定品牌创建路线图,支持企业由OEM向ODM、自主品牌转型,重点培育1—2家综合性品牌运营公司,鼓励龙头企业创新创牌,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与个性化定制服务,提高创新水平,并发挥其龙头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周围中小鞋服企业开展品牌经营,实现品牌运动鞋服产业从“订单加工型”向“品牌经营型”战略转型。〔责任单位:县科技和工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商务局、县财政局、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
7.强化政府引导,支持本土品牌。贯彻落实《支持赣州纺织服装品牌发展推广应用工作方案》,适时开展组织申报“实诚鞋”“实诚衫”等集体商标,切实提升石城自主品牌形象。鼓励乡镇、部门、单位工会活动等优先选用本地品牌,推动营造“企业创品牌、市民用品牌”的良好氛围,提升大众消费质量和水平,助推鞋服企业做大做优做强。〔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科技和工信局、县商务局、县总工会、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
(三)大力引进培育产业人才
8.加大力度引进人才。针对鞋服产业人才需求,落实市县两级人才政策,引进一批产业高端研发人才、设计人才、管理人才及团队。充分发挥产业发展顾问作用,新聘一批产业发展顾问。深入武汉纺织大学、江西服装学院以及我市中等高等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对接校地合作,开展校企对接、校园招聘会等活动。每年组织鞋服专场招聘会不少于2次,开展集中推送鞋服企业招工信息不少于4次。实施归雁工程,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激励等方式吸引外出务工人员,特别是专业技能人才返乡务工就业创业。〔责任单位:县委党建和人才服务中心、县人社局、县科技和工信局、县教体局、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县招工小分队,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城市社区管委会〕
9.多措并举培育人才。充分发挥县职校培训基地作用,大力培养鞋服产业实操技能型人才,为园区企业培养输送各类蓝领技术型人才。举办技能职业大赛,选派优秀技能人才参加各级职业技能大赛等。〔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科技和工信局、县教体局、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
(四)扶持企业发展壮大
10.培优育强龙头企业。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闽东南、海西经济区、长三角地区等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持续招大引强,推动产业整合优化升级,加强“一企一策、专人专班”服务,加快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鞋服企业,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有竞争优势和产业担当的“功勋企业”,每年培育超亿元企业2家以上,支持企业技改转型、兼并重组和上市挂牌等,打造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全县鞋服产业发展壮大。〔责任单位:县科技和工信局、县财政局、县商务局、县发改委、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县金融服务中心、县工交企业〕
11.精准帮扶中小企业。对全县规模以下鞋服工业企业全面排查,实施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加大培育升规力度,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企业入规培训指导,引导具有潜力、成长型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形成工业发展新支撑。深入推进鞋服行业“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引导规范小加工作坊迁移到工业园区开办,提高与工业园区内的大企业的配套能力和组合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力争每年新增鞋服类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以上,新增鞋服类入规企业8家以上,力争到2026年底新增鞋服类专业化“小巨人”企业1家以上。〔责任单位:县科技和工信局、县财政局、县商务局、县发改委、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县金融服务中心〕
(五)招大引强完善链条
12.全力推进产业链招商。进一步明确招商方向和路径,按照解决“招什么”“怎么招”“哪里招”问题的基本思路,紧紧围绕鞋服产业链薄弱、缺失环节及鞋服产业细分市场,积极承接闽东南、粤港澳大湾区等沿海地区鞋服产业转移,完善升级产业链招商图谱,着力推动产业链招商图谱电子化、数字化,推进招商关键信息自动化检索、比对、生成,全力推动掌上招商、高效招商。针对鞋服产业链关键环节,建立关键链节长制度,县领导任链节长,挂帅推进鞋服产业链关键环节招商,着力补齐补强鞋服产业链。〔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各招商引资责任单位〕
13.深入推进专业化招商。建立招商顾问制度,聘请知名乡贤、企业家、商界人士担任“招商顾问”,充分发挥人脉广集、资源富集、人力密集优势助力招商。依托专业招商中介机构,进行市场化、有偿化、专业化招商。以商协会为纽带,充分发挥外埠商会和行业协会的平台作用,推动一批赣商赣才项目和行业龙头企业回归落地。成立专业产业招商队,分区域网格进行点对点招商。〔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各招商引资责任单位〕
(六)稳步抓好质量提升
14.加快技术机构建设。推动江西省鞋类产品质检中心(石城)资质扩项升级,为品牌运动鞋服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公共技术服务支撑。〔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县科技和工信局〕
15.打造行业质量标杆。在鞋服企业推广运用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引导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支持申报江西省井冈质量奖、赣州市市长质量奖。〔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县科技和工信局〕
(七)实施数字转型升级
16.加快推动数字转型。加大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支持力度,支持佰盈体育、新旭晖等重点企业建设一批升级版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力争每年打造1—2个智能标杆企业,组织企业积极参加赣州市纺织服装智能制造先进企业评选活动。〔责任单位:县科技和工信局、县科创中心、县发改委、县财政局、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
17.加快推进数字化应用。鼓励骨干龙头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推进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纺织服装应用,提高设备数字化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推广应用高速数码喷墨印花、三维人体扫描等新型技术,不断提升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责任单位:县科技和工信局、县科创中心、县发改委、县财政局、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
18.发展个性化定制。鼓励佰盈体育发展个性化定制,着力推动鞋服C2M产业数字化平台建设,打造鞋服产业数字经济集聚区。〔责任单位:县科技和工信局、县科创中心、县发改委、县财政局、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
(八)延伸加工制造链条
19.全力延伸上下游产业。着力引进皮(革)料、布料、鞋底、胶水、鞋带印花、包装等产业关联度高的优质项目以及其它辅料产业。引进原辅料批发企业、零售商户,培育专业交易市场。着力提升鞋服产业电商化水平,以全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县内品牌运动鞋服企业等为载体,打造鞋服电商直播基地。鼓励鞋服企业以“线上直播+线下门店”模式,联合网红、主播在淘宝、快手、抖音等平台直播,策划开展新品发布、跨界直播等活动,打通线上线下渠道,支持鞋服企业建设直播电商选品中心,建立B2B直播电商产地供应链,推动石城鞋服“卖全国”“卖全球”。〔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各招商引资责任单位〕
20.坚持绿色发展。认真执行印染、粘胶等行业规范,做好新上项目产业政策认定和可行性研究。加强对企业用能、用水和排污监管。全面整治“低小散”“脏乱差”问题企业(作坊),逐步淘汰落后产能。〔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局、县科技和工信局、县发改委、县水利局〕
21.持续推动融合发展。结合县情实际,生产具有地域特色的工业旅游产品,打造具有便民综合服务与购物多样性的购物旅游园区,加强鞋服品牌对外宣传,引导形成全国品牌运动鞋服产业电商+旅游工业新地标。结合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充分利用鞋服生产流程、各种鞋服产业和鞋服企业文化等相关工业因素,整合开发系列鞋服工业旅游产品,逐步形成丰富多彩、特色明显的购物旅游线路,打造全国品牌运动鞋服产业会展、购物、旅游新地标。〔责任单位:县科技和工信局、县商务局、县文广旅局、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
(九)持续优化产业生态
22.持续优化产业政策。学习借鉴鞋服产业发达地区产业配套政策,优化完善厂房租赁、税收扶持、各类补贴等品牌运动鞋服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扶持,形成政策洼地。对具有重大引领作用、对上下游企业具有较强虹吸效应、对品牌运动鞋服产业具有重要补链作用的龙头鞋服企业进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责任单位:县科技和工信局、县商务局、县发改委、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县科创中心、县财政局〕
23.持之以恒狠抓服务。健全完善助企纾困政策,建立首席服务员制度,健全“八个一”精准帮扶企业制度,深入开展帮扶挂点活动,及时帮助企业解决融资、订单、去库存、办证等问题。推进增值化服务改革,提升“实诚办”水平,全面落实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无事不扰等措施,让企业放宽心思谋发展。推动成立石城鞋服产业协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惠企保障,把首位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措施用足用活用好。〔责任单位:县科技和工信局、县商务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行政审批局,各精准帮扶单位〕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石城县推进品牌运动鞋服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县政府分管工业工作的副县长任链长,县科技和工信局主要负责同志,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商务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人社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住建局、县教体局、县生态环境局、县文广旅局、县金融服务中心、县行政审批局、县科创中心、县税务局、县工交企业等单位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统筹研究部署品牌运动鞋服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县科技和工信局负责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密切配合。
(二)强化联动协作
专注产业发展推进工作,明晰产业发展方向、目标和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健全协调机制,各产业链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议,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责任部门结合实际,细化工作举措,加强政策支持,强化联动协作,共同推动品牌运动鞋服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狠抓督查落实
高位推进解决一批困扰产业发展的难题。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和县大督查办加大营商环境的督查力度,县品牌运动鞋服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督促推进产业发展工作。
附件2
石城县绿色食品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
(2023—2026 年)
为适应消费升级新需求,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进全县绿色食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依托县域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发挥绿色、有机、富硒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和“石城白莲”“石城贡米”“翻秋花生”等地理标志、地方特色的品牌优势,推动食品产业发展规模化、产品品牌化、营销现代化,打造特色鲜明、省内有影响力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二、发展目标
(一)产业规模稳步扩大
力争到2026年,规模以上企业达8家,全县绿色食品产业链营业收入达30亿元,其中营业收入超1亿元企业7家。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奶茶饮品制造业比重进一步协调,精深加工程度进一步提高,高品质产品供给多样,从原料生产到食品流通全链条协同运作、高效便捷的食品供应链体系基本形成。
(三)品牌影响持续提升
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品牌管理体系继续完善,培育壮大一批全国知名、竞争力强、信誉度高的“石城”品牌。
(四)产业生态不断完善
线上线下营销深度融合,冷链物流体系基本形成,跨界融合、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初步形成各要素环环相扣、利益共同体相互赋能的食品产业生态圈。
三、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果蔬茶加工业
发挥全县白莲、果蔬资源丰富、品牌效应强的优势,加快赣南脐橙、石城白莲等原料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脐橙鲜果分级包装、智能分选业及果汁、果酱,突出发展鲜莲汁、白莲罐头、荷叶茶、荷叶素提取、茵陈茶、奶茶、蜂蜜糖浆等产品产业。围绕“翻秋花生”地理标志产品,探索发展坚果产业,丰富县域食品产业结构。
(二)预制菜加工业
引导现有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餐饮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延伸发展预制菜加工业。引进、培育一批头部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围绕国内外主要菜系和地方风味,结合赣南客家地域特色和传统,重点发展即热型、即烹型、即食型、复合型预制菜系列产品。
(三)粮油食品加工业
做大做响“石城贡米”地理标志产品,提升“石城贡米”品牌效益。大力扶持米粉产业,提升米粉企业自动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打响“石城米粉”品牌。打造以山茶油为主体,菜籽油为特色的食品用油产品格局。注重低热量、低脂肪、低糖的健康营养型休闲方便食品发展,打造“石城手抓饼”品牌。
四、重点任务
(一)实施招大引强工程
1.瞄准重点区域。围绕大湾区、长三角、闽东南、海西经济区等重点区域,瞄准知名企业以及细分领域优势企业,突出招大引强、招精引优,深化对接现有合作伙伴挖掘招商资源,推广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协会招商等招商新模式,实现集群式引进、链条式承接。对符合条件的新引进投资项目,给予招商引资政策补助。组建食品产业招商工作专班,力争每年至少引进2个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食品项目。〔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和工信局、县林业局、县果茶发展服务中心、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
2.紧盯风口及重点领域。重点在预制菜、方便休闲食品等热门领域,以及粮油、果蔬、酒、饮料等体量大、附加值高领域,精准引进一批重大项目落地。重点引培一批技术先进、创新能力强的优势食品精深加工企业“强链”,着力引育一批食品包装、冷链物流和营销等领域头部企业“补链”,引导食品企业向品牌化运营、电商化经营等新领域“延链”。〔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和工信局、县林业局、县果茶发展服务中心、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
(二)实施培优扶强工程
3.引导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科技创新,研发新工艺,引进新设备,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组织食品企业参加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责任单位:县科技和工信局,县发改委、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县移动公司、县电信公司、县联通公司〕
4.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引导现有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畜禽屠宰、餐饮等企业,充分发挥原料、技术、人才、设备、渠道等优势,积极延伸发展绿色食品加工新业态,培育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采取扶优扶强措施,以大由大食品、德都食品天贻香酒业等龙头企业带动和促进全县食品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组织开展食品龙头企业评选,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企业提升品质、品牌。〔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和工信局、县商务局、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市场监管局、县供销联社〕
5.建设优质原料基地。坚持安全、绿色、优质目标导向,加快建设一批粮食、果蔬、畜禽、水产等种养标准化基地,引导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扩大食品优质食材供应:鼓励食品企业自建或合作建设食材原料基地,将石城白莲等地理标志农产品、赣鄱正品、名特优新农产品导入产业链;鼓励有条件的餐饮企业建设原辅料配送中心。全县培育形成5000万元以上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直供基地1家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商务局、县供销联社,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实施平台支撑工程
6.搭建承载平台。加快小松创业园平台建设,加快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高标准建设符合食品工业要求的标准厂房,引导中小微食品企业入园发展,加速形成集聚效应。引导包装、冷链物流等配套企业落户,建设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积极引进第三方检测机构,为企业提供多样化检测服务。〔责任单位: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县自然资源局、县发改委、县住建局、县科技和工信局、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
7.搭建创新平台。依托省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开展食品产业政策研究、产业运行分析与预测、信息查询等服务,服务企业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发挥市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食品学科技术力量,探索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机制,鼓励食品企业创建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围绕传统食品方便化、功能化、个性化和多样化开发创新,满足消费者对风味、营养、健康方面需求。加快果蔬茶加工、预制菜加工、粮油食品加工等食品装备领域制造业创新能力培育。〔责任单位:县科创中心、县科技和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县果茶发展服务中心〕
8.建设冷链仓库。完成县城北仓储物流园区、北出口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县农博城冷链仓储物流园建设。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设贮藏库、冷库、清洗、分拣、包装等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提升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能力水平。到2026年,建成农产品产地保鲜冷库10个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实施品牌推广工程
9.培育石城本地品牌。立足石城本地品牌,实施食品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同创行动。发挥县域生态条件好、绿色有机农产品多、硒资源丰富等优势,聚力唱响绿色有机和富硒品牌。组织举办多种形式的石城客家新菜品鉴、名菜评定、美食体验等活动,对评定出的优秀石城绿色食品企业给予奖励。〔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文广旅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和工信局、县供销联社、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0.全面加强宣传引领。依托电视、广播等主流媒体,用好微信、抖音、小红书等各类移动客户端,广泛推介石城食品的风味和技艺,推动名品进商超、酒店、景区、机场、火车站。鼓励食品企业、行业协会参加美食品牌节会、展销、烹饪表演、比赛等交流活动。〔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商务局、县文广旅局、县科技和工信局、县供销联社、县融媒体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
11.参与制定标准体系。立足保证安全、规范生产、提高质量,支持食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定,鼓励标杆企业制定高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推动企业使用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技术与质量管理融合,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含量,推荐优秀企业参加“质量标杆”评选活动。〔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科技和工信局、县卫健委、县农业农村局、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县林业局、县果茶发展服务中心〕
(五)实施生态圈打造工程
12.创新营销模式。鼓励企业加强网络营销渠道建设,拓展品牌网上知名度,促进线上线下品牌价值协同发展。引导企业发展“互联网+零售”“制造+电商”“营销+社交”等创新模式,发展“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宅消费”模式,形成多层次、广覆盖、高效率的营销体系,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拓展新的增长点。加强食品包装“颜值”和创意研发,推动食品包装向方便挑选、方便携带、方便使用发展,实现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统一。充分利用新媒体和自媒体,用艺术形式讲述食品故事,打造“网红食品”。对食品工业企业入驻大型连锁商超,在天猫、京东、抖音等网络平台设立旗舰店,上架产品予以政策扶持。〔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科技和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县供销联社〕
13.培育新兴业态。推动食品工业与旅游、文化、康养深度融合,鼓励发展食品工业旅游、制造工艺体验、产品设计创意等新业态。培育食品行业工业设计中心,支持企业加强产品绿色设计,提升产品包装、生产品质与原料标准等设计能力。加快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和企业培育,引导食品企业通过供应链创新、定制化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创新模式加快发展,促进服务型制造模式深入应用。〔责任单位:县科技和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委、县文广旅局、县商务局、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
14.加强人才支撑。加强食品产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通过挂职兼职、项目合作、联合攻关等方式,引进一批学术水平高、急需紧缺的高端人才。积极开展实用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人才队伍。〔责任单位:县委党建和人才服务中心、县人社局、县教体局、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
15.强化金融服务。加强政银企对接,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食品行业重点企业和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帮助企业利用市重大工业项目投资引导资金、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建立“供应链公司+银行融资”模式,解决食品企业类短期流动资金压力大的问题。鼓励企业通过股权投资方式融资。支持食品企业通过挂牌上市、发行债券等形式到资本市场融资。〔责任单位:县金融服务中心、县科技和工信局、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县财政局〕
16.加强安全监管。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相关部门协调联动,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全链条监管机制。在初级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经营环节建设食品追溯体系,实现食品全程可追溯。落实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企业生产加工管理水平和能力。推进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增强企业食品安全诚信意识,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农业农村局〕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石城县推进绿色食品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县政府分管农业工作的副县长任链长,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县科技和工信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商务局、县供销联社、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县林业局、县果茶发展服务中心、县农林水企业等单位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县农业农村局负责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各乡镇要加强组织领导,突出本地特色和优势,细化行动计划,出台扶持政策,重点抓好补短板、强弱项项目与平台建设,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政策支持
支持企业申请市工业倍增升级专项资金、市农业产业化提升专项资金、预制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相关资金。充分发挥绿色食品产业扶持政策效能作用,鼓励企业入园发展、打造品牌,同时在降低成本、完善配套等方面给予扶持。
(三)加强统筹调度
各乡镇、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压实工作责任,细化任务清单,抓好重点工作落实,坚持具体抓、抓具体、常态抓、抓常态,提高工作执行力。县农业农村局要定期调度、跟踪落实,确保全县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附件3
石城县新材料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
(2023—2026年)
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竞争力和安全水平,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全县新材料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结合县情实际,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工业倍增升级行动,以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重点,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强上下游企业合作,不断推动新材料产业链延链、补链、固链、强链,推进新材料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多元化、集群化发展,为全县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6年,新材料产业链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取得突破,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五链加速融合,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新材料产业链规上工业企业超15家,营业收入力争达到80亿元。
三、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
稳步推进萤石有序开采和精深加工,引进萤石开采、精粉加工、含氟新材料生产等项目。重点发展硅精深加工业,引进和发展石英石板材、硅微粉、光伏玻璃、药用玻璃、光伏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产业等系列深加工项目,着力打造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硅基新材料集群产业基地。
(二)新型机械制造产业
以矿山机械、环保设备为重点,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新建电机配套项目、成套设备生产线项目、环保设备生产项目等,打造配套领域宽、品种齐全、企业密集的新型机械制造产业基地。
(三)铜产业
以赣州汇通铜业为重点,提高铜原料保障能力,发展废紫杂铜再生利用为主的铜基新材料产业,引进电线电缆等下游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四、重点任务
(一)聚焦招大引强
1.围绕产业链精准招商。充分发挥县域硅石、萤石等矿产资源优势及矿山机械等产业优势,紧盯行业头部企业、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和细分领域高成长性企业招大引强。硅石方面重点引进石英石板材、硅微粉、光伏玻璃、药用玻璃、光伏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产业等项目;萤石方面重点引进萤石开采、精粉加工、含氟新材料生产制造等项目;新型机械制造方面重点引进智能精密机床制造、电机制造、整套选矿设备制造、环保设备制造等项目;铜产业方面重点引进电线电缆等生产项目。〔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发改委、县科技和工信局、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城投集团公司、县工交企业,各招商引资责任单位〕
2.推进重大项目高效建设。树牢“项目为王”理念,不断完善项目服务机制,强化对新材料产业链拟建和在建重大项目的调度服务,推动项目加快建设进度,持续扩大先进产能。支持汇通铜业实施废铜拆解回收项目,提高铜原料保障能力;支持汇通铜业实施铜杆连铸连轧填平补齐升级改造项目,形成年产15万吨低氧铜杆的生产能力;推动吉耀精硅新增生产线,扩大产能;推动楂山里萤石矿、丰山萤石矿等开发工作;推动杰葳环保、宝鑫矿业等机械制造项目加快落地。〔责任单位:县科技和工信局、县发改委、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县自然资源局、县城投集团公司,琴江镇、丰山乡人民政府,各项目牵头责任单位〕
(二)聚焦创新突破
3.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突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基础研究、前沿创新。支持企业与理工类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合作、共建,通过利用他们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人才培养、信息交流等方面优势,进一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产品升级换代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人才培养能力,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产业发展集聚化。〔责任单位:县科创中心、县科技和工信局、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
4.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与江西理工大学、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相关科研院校的深度合作,力争在县设立硅产业研发机构或建立博士工作站,帮助破解硅产业技术方面的瓶颈,提高科技攻关、产品研发水平,提升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水平,加快硅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县科创中心、县科技和工信局、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
(三)聚焦集群发展
5.积极融入全市产业布局。积极融入赣州市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链,参与全市、全省产业分工。探索“飞地模式”,以丰富的萤石资源招引氟化工企业进入外县化工园区,深度参与全市氟盐新材料产业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共同推进产业发展,实现互利共赢。〔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商务局、县科技和工信局、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
6.加强企业梯次培育。对现有矿产品精深加工、新型机械制造企业,在融资、内部建设、产品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帮扶,充分发挥原料、技术、人才、设备、渠道等优势,积极延伸发展新业态,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采取扶优扶强措施,以汇通铜业、吉耀精硅、威尔国际等龙头企业带动和促进全县新材料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责任单位:县科技和工信局、县科创中心、县金融服务中心、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
(四)构建产业生态
7.提升资源供给能力。按照“矿配应用端、优先中高端、完善产业链”发展思路,坚持“全县一盘棋”原则,加强硅石、萤石等关键资源勘探开发力度,不断探明和夯实“家底”。坚持矿产资源高水平、高标准开发利用,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形成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的矿山布局,确保优势资源可持续合理开发,促进资源集聚,发挥资源压舱石作用,保障供应、稳定价格。〔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发改委、县科技和工信局、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城投集团公司、县工交企业〕
8.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工业园区、新材料企业按照绿色园区、工厂、产品等标准,打造绿色园区,创建绿色工厂,生产绿色产品。推动园区和企业因地制宜建设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发电设施,控制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加强产品绿色设计、绿色制造,促进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推动生产过程有害化学物质替代和减量,提升环境保护水平。〔责任单位:县科技和工信局、县发改委、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
9.数字化融合赋能。深化数字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分步骤开展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价普查和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探索,推动企业结合基础实际提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责任单位:县科技和工信局、县发改委、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
10.拓展产业人才供给。加强新材料产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通过挂职兼职、项目合作、联合攻关等方式,引进一批学术水平高、急需紧缺的高端人才。积极开展实用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人才队伍。〔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委党建和人才服务中心、县教体局、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新材料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推进体系,县政府分管工业工作的副县长任链长,县科技和工信局主要负责同志,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商务局、县发改委、石城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城投集团公司、县工交企业、县科创中心等单位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县科技和工信局负责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密切配合;重点抓好补短板、强弱项项目与平台建设,确保产业链链长制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推进全县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调度推进
建立日常调度机制,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产业链现代化建设重大问题。建立问题办理机制,协调解决产业链企业发展、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实行“清单交办、跟踪督办、限时销号”闭环管理。建立提醒督办机制,不定期深入企业和项目一线进行调研督导,推动问题有效解决。
(三)加强政策扶持
统筹引导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要素向产业链汇聚。引导和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各金融机构、多层次资本市场等方面资金扶持产业链做优做强。
(四)加强考核引导
每年对各部门推进产业链建设工作成效进行综合考核。各部门要加大对推进产业链发展特色典型经验案例的发掘和宣传推广力度,大力营造推进产业链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