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公共监管信息 > 安全生产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全覆盖工作指南

访问量: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辨识管控

全覆盖工作指南

一、风险辨识。生产经营单位要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采取全员参与、专家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全覆盖排查辨识工作岗位、生产环节、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气候特点、地质状况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各类风险源,全面掌握各类风险源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状况,摸清安全风险底数,做到全链条、全方位、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

二、评估定级。生产经营单位要对辨识的风险进行分类梳理,根据各行业领域风险评估分级标准规范,以及《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综合考虑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对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分别用红(重大风险)、橙(较大风险)、黄(一般风险)、蓝(低风险)四种颜色标示,将红色、橙色风险形成详细清单、汇总造册,并按单位类别向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单位报告。

三、管控风险。生产经营单位要根据风险评估定级情况,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规范,制定“一图”(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三单”(风险管控责任清单、风险管控措施清单、应急处置措施清单)、“三卡”(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承诺卡、作业场所危险因素应知卡、应急处置方法应急卡),并高度关注运营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

四、监测告知。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管理层和每名员工都掌握安全风险基本情况,以及防范、应急措施,将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在单位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公告。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风险提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