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及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倍增升级行动,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加快构建具有石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制定印发《石城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3212”行动计划(2023—2026年)》,配套出台《石城县贯彻落实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3212”行动计划2024年工作要点》《石城县2024年“双招双引”工作方案》《2024年石城县精准帮扶企业工作方案》《石城县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壮大若干政策》等相关文件政策。有关进展情况如下:
一、产业发展情况
(一)品牌运动鞋服产业。201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审时度势,精准定位,依托我县丰富的在外鞋服产业人力资源,确定品牌运动鞋服产业为首位产业。近年来,石城县紧盯打造品牌运动鞋服智造基地目标,积极融入赣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重点提效益、强链条、夯平台、优服务,坚持科技、时尚、绿色发展方向,通过大力实充分施招大引强、企业扶持、人才引育、完善配套、质量提升等行动,努力打造“中国中部运动鞋都(石城)”。目前,石城县鞋服产业涵盖制鞋、服装、纺织、箱包等领域,引进了“爱威亚”“领跑梦想”“佐敦飞人”“卡特兔”等品牌和佰盈集团、新旭晖鞋业、新质鞋业等优质企业入驻,产业链囊括鞋底、鞋面、针织、包装、电商、直播等上下游企业。今年4月初成功组建石城鞋业产业协会,为全县鞋服企业创建了一个更为高效的合作交流平台。2023年全县有鞋服生产企业750余家,生产成品鞋7000万双以上、服装4500万件以上,实现规上营收23亿元;今年1-8月份规上鞋服企业46家,实现营收15.67亿元,同比增长16.11%。
(二)绿色食品产业。我县种植白莲有1300多年历史,是“中国白莲之乡”,白莲种植面积8万亩,年产鲜莲2万吨,建有省级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近年来,依托县域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发挥绿色、有机、富硒的特色农业产品优势和“石城白莲”“石城贡米”“翻秋花生”等地理标志、地方特色的品牌优势,引进大由大食品、德都食品、天贻香酒业等优质企业,我县食品产业在酒水饮品、预制菜产业细分领域开辟了新赛道,推动食品产业发展日趋规模化、产品品牌化、营销现代化。2023年全县有规上食品企业4家,实现营收4.02亿元。其中德都食品年产果汁果酱6万吨、罐头2万吨、茶粉2000吨、茶叶5000吨,2023年实现营收1.45亿元;大由大食品年产手抓饼、卷饼3万吨,2023年实现营收1.26亿元。今年1-8月份规上食品企业营业收入达2.15亿元。
(三)新材料产业
(1)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我县处于全国19个重要成矿区带之一的武夷山成矿带中南段西沿,成矿条件良好,已发现钽、铌、锂、萤石、硅石、地热、矿泉水等24种矿产资源。目前对硅资源进行有序开发,已规划2000亩硅产业园,重点发展硅精深加工业,围绕硅石中下游产业,如石英石板材、硅微粉、光伏玻璃、药用玻璃、光伏产业、电子信息制造等开展建链、延链式招商。2023年有规上企业5家,营收4亿元。今年1-8月份营业收入达1.82亿元。
(2)新型机械制造产业。我县机械制造主要是以传统优势产业矿山机械为主,已有40年发展历程,产品品种从起初主要生产摇床发展到现在生产以重选为主的30余种近百个型号各类选矿设备,几乎涵盖有色金属选矿机械所有必备品种,其中主要产品有多规格的摇床、浓密机、跳汰机、球磨机、磁选机等选矿设备。2023年规上企业8家,营收2.18亿元。今年1-8月份营业收入达1.98亿元,同比增长34.23%。
(3)铜产业。主要以赣州汇通铜业为重点,不断提高铜原料保障能力,发展废紫杂铜再生利用为主的铜基新材料产业。2023年实现营收67.13亿元。今年1-8月份营业收入达40.33亿元,同比增长9.18%。
(四)项目建设情况
1.切实加强招商引资工作。聚焦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聚力引强,实施招商氛围提升工程,强化“一把手攻坚”,坚持重大项目由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亲自对接服务、亲自推动落地。2021年以来,举办各类招商推介会27场,年均6.75场;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重大项目34个,签约金额达102.75亿元;实际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从23.47亿元增长至27.1亿元,年均增长7.47%。
2.牢固树立大抓项目理念。充分运用“赛马比拼”工作机制,全力实施项目攻坚行动,通过以日保周、以周保旬、以旬保月,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和实际投资量,截止今年8月,在库工业项目20个,总投资58.5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0.08亿元,完成比例51.36%。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个,占项目数的70%。今年新入库项目7个(康柏服饰、石城县创新智造产业园、著赫电子、资源回收利用、水木春华、新同兴、王沙佳酿);今年1-8月完成工业固投6.42亿元,增长率5.73%。
|
亿元以上项目(个) |
开工数(个) |
在建数(个) |
投产数(个) |
2023年 |
18 |
18 |
13 |
5 |
2024年 |
14 |
14 |
12 |
2 |
亿元以上项目建设情况
(五)企业培育情况。为深入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战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充分利用省、市关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政策,积极开展专精特新企业、数智工厂及数字车间的培育工作。今年以来,已有3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纳入培育库;佰盈体育、德都食品先后获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旭晖鞋业被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企业被评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家企业被列入融资“白名单”,并已获得总计1500万元的“科贷通”贷款支持;德都食品、佰盈体育及新旭晖鞋业已被推荐申报潜在瞪羚企业;组织9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其中首批8家已通过审核正在公示,第二批1家企业的申报材料正在审核;新增规模以上企业8户;稳步推进企业“映山红”行动。明确企业上市优惠政策,提高企业股改上市奖励标准,调动企业股改上市的积极性。目前佰盈体育、大由大食品、江西铭鑫等3家企业纳入市级上市企业后备库,德都食品、佰盈体育、大由大食品等3家企业纳入省级上市企业后备库。
(六)产业创新能力情况
1.鼓励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鼓励组建企业研发机构,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应统尽统,2023年度共40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了企业研发活动,占比56.33%,总研发费用为1.91亿元;2024年以来共有37家企业开展了企业研发活动,占比48.05%,总研发费用为1.16亿元。
2.坚持创新平台建设。佰盈体育荣获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称号,新旭晖鞋业、美满生活被认定为市级工业设计中心;佰盈体育、大由大食品成功获批组建市级技术创新中心。目前正在对接新旭晖鞋业、美满生活等企业,做好2024年市级技术创新中心的申报工作。雄达白莲的“莲子”被评为“赣出精品”。
(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情况
1.强化供给夯实支撑。聚焦石城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3212”行动计划,对照省、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若干措施,结合县情产业实际,制定出台了《石城县关于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若干措施》,通过专项资金引导和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2.摸清底数诊断改造。结合国家、省、市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若干政策,发动全县精准扶企帮扶单位对全县工业企业开展政策宣传,并对企业数字化普查诊断和转型意愿进行全覆盖摸底,共摸排58家工业企业数字化普查诊断意愿,35家已完成诊断报告。8家企业正在数字化改造中,1家企业已基本完成改造。
3.数字经济指标增长较快。2023年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企业17家营业收入为2.97亿元。2024年1-6月份(季度反馈)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企业19家营业收入为1.78亿元,同比增长18.8%。其中规上工业1家,营业收入为1004万元,同比增长17.15%。截至目前新建5G基站133个,企业上云数141户。
(八)工业绿色发展情况
1.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广泛宣传并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鼓励企业实施高端化、数字化及绿色化改造。目前,已指导新旭晖鞋业实施智能化升级,已申报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正待市工信局审核。同时,积极推动美满生活、浩宏食品、万景混凝土、大由大食品、恒鑫矿业、生物质发电等公司创建节水型企业,并指导汇通铜业争创省级节水型企业称号。
2.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统筹用好工业发展等相关专项资金和市相关政策,加大对企业节能降碳改造的支持力度。德都食品、新旭晖鞋业、美满生活获评2024年江西省绿色工厂称号。
3.能源结构情况
(1)电力情况
2023年全县用电量4.92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1.31亿千瓦时,占比26.63%;2024年1-8月份全县用电量3.53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0.84亿千瓦时,占比23.80%。
2023年全县供电量5.4亿千瓦时,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容量8.83万千瓦(不含直接上市供电公司部分),累计发电0.8亿千瓦时,占比14.81%;小水电站装机容量2.99万千瓦,发电量0.57亿千瓦时,占比10.56%。
2024年1-8月份供电量3.95亿千瓦时,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容量8.96万千瓦,累计发电0.55亿千瓦时,占比13.92%;水电站装机容量2.99万千瓦,发电量0.63亿千瓦时,占比15.95%。
序号 |
用电户号 |
名 称 |
变压器容量(KVA) |
1-8月累计用电量 |
||
今年 |
去年 |
同比 |
||||
1 |
3600397471168 |
赣州汇通铜业有限公司 |
2800 |
4328640 |
4134660 |
4.69% |
2 |
3600642159773 |
石城县恒鑫矿业有限公司 |
5800 |
3810681 |
2340165 |
62.84% |
3 |
3600204939638 |
江西石城南方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 |
11300 |
3755220 |
13031900 |
-71.18% |
4 |
3600584397334 |
江西佰盈体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520 |
3490960 |
3054800 |
14.28% |
5 |
3600643915873 |
赣州新旭晖鞋业发展有限公司 |
1260 |
2356380 |
1526865 |
54.33% |
6 |
3600650386514 |
江西省林氏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630 |
2328840 |
1686200 |
38.11% |
7 |
3600625070075 |
江西大由大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
3200 |
2165910 |
1795470 |
20.63% |
8 |
3600656310603 |
江西吉耀精硅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
2880 |
2074120 |
2433800 |
-14.78% |
9 |
3600665536858 |
江西粤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2115 |
2071260 |
405830 |
410.38% |
10 |
3600651017945 |
江西德都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
2000 |
2019990 |
2200698 |
-8.21% |
排名前10的工业用电大户
(2)燃气情况
2023年全县共销售天然气744万立方,其中销售工业企业468万立方,占比62.90%,汇通铜业2023年用气402万立方,德都食品用气41万立方,富足鞋材用气21万立方。2024年1-8月份全县共销售天然气599万立方。其中销售工业企业356万立方,占比59.42%,其中汇通铜业用气226万立方,德都食品用气30万立方,富足鞋材用气17万立方。
(九)要素保障情况
1.坚持土地集约利用。石城县工业园区创建于2002年,2016年获批省级产业园,批复面积338.25公顷,实施管辖面积和已完成平台开发面积约6659亩。一是完善园区规划。应对园区新的发展需求,编制了《石城县古樟工业园区详细规划》规划面积537.79公顷、《石城县沔坊工业管理单元详细规划》规划面积48.45公顷、《石城县屏山创业园南区详细规划》规划面积61.26公顷、《石城县屏山创业园北区详细规划》规划面积48.45公顷、《石城县小松工业园区管理单元详细规划》规划面积65.00公顷,园区总面积约760.95公顷。目前该5个规划已通过县空间规划委员会专家组论证,下一步提交县空间规划委员会审议。规划编制完成后能够更加有效地落实鞋服产业、新材料产业链和绿色产业链的用地发展需求。二是做好土地利用。园区还通过“腾笼换鸟”,重塑新空间,让土地焕发新活力,共计盘活处置企业用地面积约185.55亩。其中石城县供电公司收购石城县盛源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20亩土地用于生产办公;石城道生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收购赣州市兴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25亩土地用于服装生产;赣州市超华科技有限公司收购江西省翔威厨具制造有限公司24.8亩土地用于散热片、空调配件生产;石城县伟尔踏鞋业有限公司收购江西艺丰工艺品有限公司50亩土地用于鞋业生产;赣州市华御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收购赣州金华纺织有限公司39.5亩、县供电公司6.25亩土地用于鞋业生产;赣州市康柏服饰有限公司收购石城龙升体育用品有限责任公司20亩土地用于服饰生产。
2.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积极对标“大湾区”,按照“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的要求,全面提升营商环境,为招大引强提供有力支撑。贯彻落实惠企政策“线上一网 线下一窗”兑现改革,将分散于各部门的惠企政策实行集中兑现管理,全面梳理惠企政策,再造兑现流程。线下设立“惠企政策兑现窗口”实行集中兑现管理,线上依托“赣服通石城分厅”接入省“惠企通”惠企政策兑现平台,实现全县惠企政策“一网查询、一窗受理、一站兑付”。2023年全年受理546家企业,兑付3096.4万元惠企资金,2024年1月至8月,通过惠企资金池向203家企业兑付1423.7万元奖补资金。加大“惠企通”平台宣传工作。多次组织“惠企通”企业信息完善培训工作会议。自2024年3月底正式启用“惠企通”平台以来,共上线各类政策19项,截至目前均处于政策兑现期,其中免申即享15项,即申即享1项,承诺兑现3项,免申即享类政策占比79%。
3.强化企业资金扶持。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积极推进“融资、融智、融产业”三大专项行动,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产业发展规划、融资需求等情况,并向企业推荐适合金融产品、宣传最新金融政策,今年已邀请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建设银行、江西银行等市分行金融专家来县开展调研座谈,为20余家企业提供金融政策指导。编印《全县金融政策汇编》,汇总全县金融政策及各银行信贷产品。成立融资对接专班定期更新企业融资状态信息,常态化开展融资对接,帮助解决县内首位产业、重点企业的金融需求。截至2024年8月,全县银行机构贷款较年初增加15.33亿元,同比增长11.09%。新增支持重大项目贷款7.43亿元、工业企业贷款8.97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增加4.45亿元,同比增长18.88%。
4.加强企业用能保障。一是持续加大电网项目建设。2023年配电网基建投资3339.55万元,新建10kV线路34.655km,改造10kV线路67.789km;新建配变台区7台/1050kV,改造配变台区4台/500kVA,配套建设改造低压线路8.104km。2024年配电网基建投资3319.01万元,第一批常规配电网项目以及中央资金项目共计收口单体项目17个,资金为1428.01万元。二是持续加快新能源建设。全县新能源屋顶光伏发电装机容量59.83兆瓦,工业园区光伏发电项目17.05兆瓦,风电项目装机容量99.5兆瓦,生物质发电项目30兆瓦,地面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143兆瓦。2023年全年工业园区屋顶光伏发电926万度,工业企业自用630万度电(为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园区内屋顶光伏发电平均电价在国家电网基准电价基础上实行95%的优惠比例)。今年1-8月工业园区屋顶光伏发电712万度,工业企业自用431万度电,同比增长12.10%。
5.做好企业用工稳工。通过召开“赣工回归”招工推介会、外籍务工人员座谈会、在外务工企业高管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并举办多场线上线下招聘会,以及开展“入园入企看发展”等专题活动,持续加大招工宣传力度。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和工业园区的“就业之家”,配备专门的场所和人员负责招工工作,增强了服务功能,实现了求职者与岗位之间的高效匹配。截至目前,全县累计举办了13场线上直播带岗招聘活动,以及40场早(夜)市招聘和现场招聘会,使产业链招聘信息广为人知。服务产业链用工15841人,其中品牌运动鞋服、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用工12776人,新招入园务工3087人。同时,大力开展企业职工岗前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共55期,参训学员2506人次,为促进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招商引资工作的挑战增加。政策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原有基于税收奖补等优惠政策的招商引资模式已难以持续,招商引资工作难度显著增加。产业用地与用工瓶颈。作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鞋服产业对用地和用工的需求持续高涨。然而,我县作为人口小县,面临本地熟练技工供给不足的问题,难以满足鞋服产业长期发展的用工需求。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双重制约。在全球及国内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下,加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推进,企业投资决策更加审慎,来县投资投产意愿减弱。此外,我县在交通区位、产业配套、技术工种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加剧了招引企业难、项目落地难的困境。
(二)企业运营面临的困难增多。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需求增长放缓等客观因素影响,企业盈利空间受限,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加重。2024年,1-8月份有35家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处于下降状态,下降总额5.48亿元,占营收总额的8.5%。其中万年青水泥、万年青新型建材、万景混凝土分别下降66.2%、40.2%、24.3%。1-8月份规上企业营收、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5%、2.5%,离全市10%目标的增速还有差距。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缓慢。传统产业占比较高,战略新兴企业仅有9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仅有2家,分别占全县规上企业77家的11.6%和2.5%;现有鞋服产业、矿山机械产业等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汇通铜业产业占比较大,1-8月份营收占比达62%。
(四)数改工作推进的任务较重。我县制造业多以传统产业为主,受技术、人才、资金等条件制约,处在数字化的初级阶段,数字化总体水平较低。另外数字化转型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大部分企业流动资金捉襟见肘,加上银行融资困难,进行数字化改造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有转型意愿的企业过度依赖政府扶持,上级部门的奖补政策虽然力度较大,但准入门槛较高,导致企业转型动力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全力以赴做好招引工作。加速完善并出台更具吸引力的招商引资政策体系,明确以品牌运动鞋服、绿色食品、新材料为核心的三大主导产业方向,集中力量引进“链主”企业及强化产业链的关键项目。围绕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核心环节以及上下游配套需求,开展延链补链的专项招商活动,以构建更加完整、强健的产业链生态。严格执行“半月一报表、每月一通报”的工作监督机制,及时汇总并公开各单位的“双招双引”工作进展及成效,通过排名通报的方式,进一步压实责任,激发各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营造浓厚的招商引资氛围。力争全年新引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重大项目不少于3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至少达到18个(其中首位产业项目至少10个),并力争引入2个具有行业引领性和高度竞争力的优强项目,为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奋勇争先做好项目建设。持续开展工业倍增升级项目建设“赛马比拼”,完善调度通报、督导考核等工作机制,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主动靠前、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加快建设进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力争年底完成康柏、海润服饰项目全面建成投产,新同兴、水木春华、福兴材料、古樟工业园标准厂房、小松绿色食品产业园标准厂房等5个项目完成主体建设。力争全年工业固投同比增长5%。
(三)多措并举做好数改工作。计划于9月底前完成对全县5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入企诊断,全面掌握被诊断企业在生产线设备、软件应用及数据收集等方面的现状。深入总结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经验与典型场景,通过联合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举办现场观摩会、供需对接会等形式,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学习,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转型模式。加快县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项目招标进度,争取于11月前完成平台的招标工作。制定并出台《石城县关于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若干措施》申报指南,明确申报条件、流程及支持政策,力争年底前完成至少1家“小灯塔”企业、1家数智工厂及1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的申报认定工作,完成上云企业550家,新建5G基站130个,为全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政策保障。
(四)聚焦产业做好能级提升。一是继续推动扶持自主品牌、质量提升等工作,加快推进省鞋类产品质检中心(石城)资质扩项升级,“实诚鞋”“实诚衫”集体商标申报工作。支持佰盈体育、新旭晖鞋业等企业做大做强自主品牌,推动企业由OEM、ODM向自主品牌转型。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工业品展览会、博览会、产品展示会,支持企业举办、联动各类赛事,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强区域品牌和自主品牌的宣传推广,提升我县鞋服产业整体形象和影响力。二是用好促进石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壮大的若干政策,加快创业园标准厂房建设,让企业“轻装上阵”,逐步壮大小松食品创业园。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设贮藏库、冷库、清洗、分拣、包装等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提升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能力水平。加快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冷库3200㎡)北出口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力争10月底完成竣工。推广使用好建筑面积26774平方米(冷库约20000㎡)的县城北仓储物流。推动德都食品二期、天贻香酱酒等项目加快实施。推动大由大与南昌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开展食药同源新技术新产品的合作研究和开发。三是稳步推进铜基新材料、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加工,有序推进硅石等矿产资源开采和精深加工,督促吉耀精硅加快完成第二条水洗线的安装,形成年产60万吨石英砂产能。做好中尼阿萤石精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底前动工建设。着手推进楂山里萤石矿“探转采”有关事项。
(五)精准帮扶做好企业培育。一是实施“链主”企业深度培育计划,将佰盈体育公司培育成长为省级“链主”企业,强化其在产业链中的引领与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成长阶梯培育体系,积极推进“小升规”行动计划,确保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数量13家以上,以壮大工业经济总量。二是全面开展“挖潜增效”专项行动,深度摸排并挖掘企业潜力,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筛选与培育工作,力争在年底前分别建立并充实超过10户的企业储备库,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持续优化政企沟通机制,定期举办政企圆桌会议,面对面倾听企业诉求,精准施策,帮助企业有效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营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四是持续推进“为企业跑订单”服务活动,通过搭建平台、拓宽渠道、精准对接等方式,力争全年促成新增1家以上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