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决策公开>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访问量:

政府工作报告

20231月31日在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刘诗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八大行动”[1],以新思想定向领航、以新理念指引发展、以新作为展现担当,锚定高质量发展之路,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富裕美丽温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石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奋进赶超的态势持续巩固

一年来,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稳投资、稳消费、稳市场主体、稳产业链供应链,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发展“比拼赛”进位争先。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建立月度、季度经济运行分析和“红黄绿灯”[2]预警监测制度,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以全时段、全周期拼抢姿态奋力实现“月月红”“全年红”。全年GDP增长4.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9%,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增长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2%,预计出口总额增长6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7%、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出口总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多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第一方阵”;GDP、规上工业营收、园区工业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连续多次在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作先进典型发言。纾困解难“组合拳”主动出击。不折不扣落实省“28条”、市“34条”、县“37条”等系列政策措施,为企业减负超5亿元。扎实推动国有融资平台优化升级和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龙头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稳步推进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创新推出工业发展引导基金、鞋服产业贷、可转债等金融产品,高效服务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全县银行机构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39%。出台9条措施,有效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积极扩大商贸文旅消费,发放政府电子消费券625万元,撬动消费约3000万元。项目投资“加速跑”持续发力。扎实开展“大干项目、大抓落实年”活动,同步推争资争项和“双招双引”[3],实行领导牵头、专班督导、挂图作战,项目储备、招引、开(竣)工滚动接续、压茬推进,有效投资加速落地,发展动能显著增强。全年争取上级资金36.88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券限额较上年增加5.6亿元,同比增长78.3%,投放规模、占比位居全市同类县前列;争取政策性开发性基金1亿元。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5个,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2个,连续四年完成“5020”项目[4]引进任务。全年实施省大中型项目20个,完成年度投资约74.2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33.12%;实施“八大行动”重点项目131个,完成年度投资约83.44亿元。

(二)融合互促的产业持续提档

一年来,我们立足石城特色和优势,以高质量打造“两地三区”[5]为主抓手,着力推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稳定、利益链联结和创新链支撑,一二三产互利互促、齐头并进。工业经济稳步壮大。完成“一园四区”[6]新开发平台面积1200余亩,新建标准厂房33万平方米。大力推动品牌运动鞋服首位产业集群发展,投资达20亿元的龙行天下鞋服产业链示范项目竣工投产;鸿豪鞋服产业园被评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佰盈体育获评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鞋服产业产值突破170亿元。9家企业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企业获批省级“绿色工厂”[7]9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8]企业,62家企业入库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品牌运动鞋服为首位产业,以新能源、矿产品精深加工、绿色食品、新型机械制造为主导的工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超20%,工业用电量增长17.69%,增速均列全市前列;工业税收突破5亿元。工业园区新增务工5570余人,增速居省市前列。现代农业扬优成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完成3.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种植粮食作物39.53万亩。新增大棚蔬菜1595亩、露地蔬菜2193亩。推动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白莲)标准化生产基地正式获批,“石城贡米”“石城烟叶”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专项(一村一品)产业发展项目2个全年认证绿色食品农产品2个、有机和有机转换农产品29个、市级富硒产业示范基地5个,全县富硒农产品达43个;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联工促农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德都食品获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全县农民合作社达495家,家庭农场达205个。智慧物流园、小松冷链仓储基地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供销集配体系实现县域全覆盖。现代服务业逆上扬。推进旅游+”“+旅游,文旅、工旅、学旅、农旅深度融合,全域旅游带动现代服务业全方位发展。顺利承办全市旅发大会,举办第十届旅游文化节、国际标准舞全国公开赛等系列文旅活动。云境研学基地、花海温泉(二期)、天沐温泉(二期)、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石城段)、麒麟山军事体验等项目加快推进,大畲乡村旅游景区提档升级。“百里荷花”乡村旅游风光带获评省乡村旅游风光带。夜间经济异军突起,客家风情商业街、爱琴广场等“夜市圈”人气兴旺,浪漫琴江文旅街区成功创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全县接待游客数量、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0.2%、32.64%。直播带货、网络团购等新业态蓬勃兴起,全县网络零售额突破10亿元。

(三)秀美清新的环境持续提升

一年来,我们坚持硬设施与软环境协同推进,齐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城乡环境更加靓丽。“三调”成果正式发布运用,“三区三线”[9]划定全面完成。大力推进城市能级提升,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至13.3平方公里,城区新增绿地面积16.58公顷;建成发展九路、金丰路、井岗路、栏皋路、温坊路北段等14条城市道路,振兴大道路面维修、东城大道电力杆线入地迁改项目完工,铺设燃气管网11.6公里;红星巷、陈家排等4个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建成棚户区(城中村)返迁房200套,闽粤通衢历史文化街区征拆签约全面“清零”。大力推进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小松镇、赣江源镇获评省级生态园林城镇,赣江源镇在全市第二批示范乡镇考核中列第一名扎实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整治空心房、杂乱房、赤膊房6000余栋,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万村码上通”[10]5G+长效管护平台建设如期完成。营商环境更加便利。政务服务大厅正式启用,全面实现“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在全市率先探索实施“云踏勘”[11]评审服务,实现线上“即勘即批”,全面承接108项“市县同权”事项,50项惠企政策上架“亲清赣商”平台[12]“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13]、电子保函、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集成”[14]审批等便民利企服务陆续推出,为2万余个市场主体减少现金流压力49亿元。探索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审批服务模式改革,将土地供应、策划生成、项目许可、竣工验收等环节进行流程再造、时限精减。营商环境满意度测评有望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生态环境更加优越。持续巩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成果,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强化联防联治协同效应,全县PM2.5浓度同比下降11.1%,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城区生活污水扩容工程竣工试运行,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全面落实乡镇主要河流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制度,全县地表水水质总体为优,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成功创建省级生态乡镇1个、市级生态村5个,成为全市第二个省级生态乡镇全覆盖县。严守湿地面积保有量红线,湿地保护率超全省平均20个百分点。全面落实禁捕退捕和“十年禁伐”要求,严厉打击破坏生态行为,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5平方公里、低质低效林改造4万余亩,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二脊沼兰、中华穿山甲等珍稀物种,生态保护和修复成效明显

(四)幸福生活的画卷持续舒展

一年来,我们坚持一心为民、发展惠民,努力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群众息息相关的关键小事,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实现大幅提升。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全年累计投入各类衔接项目资金1.88亿元,批复实施项目267个。建立“三线并行”[15]预警机制,精准帮扶监测对象,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强化后续扶持,不断提升“两不愁三保障”[16]水平和安全饮水质量;累计发放务工交通补贴、困难学生教育资助、“雨露计划”[17]补助等各类资金7153万元。扎实做好就业、产业帮扶,实现脱贫人口就业2.5万人,全县“一村一品”[18]产业格局逐步形成;升级实施“万人培育计划”[19]建成1个省级创业致富带头人实训基地,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1500余名、乡土人才3800余名,引领6800余名脱贫群众走上致富路。大力推进秀美乡村建设,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精品点2个、示范点22个、基础点149个和乡村振兴示范街区11条。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日益健全。创新财政管理体制,多渠道推动乡镇村集体经济发展,村均经营性收入达36.7万元,同比增长25.6%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发放养老保险4.93亿元、城乡低保及特困供养金1.07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持续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招采改革,集采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超过50%。城乡居民生育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至75%左右。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3亿元。优化学校网点布局,新改(扩)建校舍17.8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965个,15个义务教育学校维修改造项目有序实施,初中学考成绩进入全市第一方阵,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实现“九连增”。县传染病医院、县疾控中心、赣江源镇中心卫生院、木兰乡敬老院(扩建)等项目基本完工,西城体育中心、东城中小学、石城一小城北校区、县第三人民医院(二期)等项目顺利实施。丰山乡成功创评省级卫生乡镇。石城灯彩节目《头番红龙》入闱“山花奖”终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实现全覆盖,创新设立驻外文明实践站7个,成功创评三星级以上所(站)51个,延伸领域示范阵地7个。扎实推进“五大创建”[20],全民文明素养大幅提升。县城水厂管网延伸、应急备用水源地取水头部改造等水利工程顺利推进,七机排水库下闸蓄水。G206小松至石子排段顺利实施,塘子岭至睦富桥公路建成通车,完成农村公路双车道改造27公里危桥改造3座,顺利通过“四好农村路”[21]省级示范县动态考评。新(改)建10千伏线路32.3公里。全面完成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证申领制发工作,创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9个。社会治理蜚声八方。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形势总体稳定向好,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连续八年获评全省森林防灭火“平安春季行动”平安县小松镇获评省“综合减灾示范乡镇”。创新建设“实诚人”矛盾纠纷(信访)联调中心,矛盾纠纷实现多元化解信访工作实现“六个下降”[22]。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政法满意度、公众安全感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建成智慧安防小区44个,“雪亮工程”[23](二期)基本竣工。成功举办全省移风易俗改革“石城经验”现场推进会,“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享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推进,公平竞争审查、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落实,小松镇许坊村成功创建省民主法治示范村。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4件、政协委员提案67件。国防动员、消防救援、统计、审计、外侨、科协、气象、民宗、史志、档案、老龄、慈善、工青妇、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更加殷实。

(五)勤政务实的风貌持续彰显

一年来,我们持续强化党建引领,深化新形势下“五型”政府[24]建设,全力锻造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队伍,为高质量发展凝心聚魂、强筋壮骨。我们坚持政治引领,忠心向党作示范。迅速掀起“贯彻党的二十大、石城作示范”热潮,持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全面完成省委巡视发现涉及政府职能方面的共性问题整改,认真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十周年“回头看”活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着力打造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最讲担当的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有望获评“五型”政府建设示范县。我们坚持对标一流,攻坚克难勇争先。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按照“放大坐标系、找准参照地”要求,对标先进、咬定目标、排除万难,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成功打赢了几轮突发疫情阻击战、歼灭战,有效抗击了石城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旱情。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获评全省第一批优秀健康县、全省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考核先进县、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节约集约用地考核位列全省第一名。我们坚持改革创新,勇闯新路开新局。主动融入大湾区,持续选送干部跟岗锻炼,设立深圳市罗湖干部教育培训(石城)教学点,与大湾区之间资源、资金、人才、项目的“双向奔赴”更趋频密。重点领域改革试点突破,入选全省财政直达资金信息公开试点县、县域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试点县;全省基层政务公开“十县百乡”示范创建高质量推进;县农业农村局获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集体。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活力迸发,11个场景入选市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机会清单”[25]成功组建国家特种营养稻和赣南特色果蔬高值化利用技术创新中心;鞋服产业基地获评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

各位代表,奋斗历程充满艰辛,发展成就令人鼓舞。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引领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团结奋斗、拼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驻县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石城发展的各界人士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结构单一,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次依然不高,缺少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支撑,赶超跨越的压力较大;科技创新基础薄弱;政策性减收压力加大,财源增长后劲不足,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民生保障仍然存在短板弱项。对此,我们决不回避、决不退缩,一定务实担当、矢志攻坚,竭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2023年工作打算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石城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委十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市委六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县委十五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有效扩大内需,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落实“六个江西”[26]建设部署要求,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八大行动”,坚持“两地三区”建设不动摇,加快推进石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石城新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稳中有进,出口总额稳中提质,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6%、10.5%左右。

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产业兴城,聚力培育更富实力的现代工业

坚持制造强县,立足本地资源秉赋和特色优势,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扎实推动工业倍增升级、“蝶变”增效,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着力推进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开发区创新发展三年倍增行动,大力实施标准厂房“筑巢引凤”[27]工程,力争新增平台开发面积1000亩以上,新建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持续推进“亩产论英雄”改革和园区“腾笼换鸟”[28],以“区中园”“园中园”等运作模式,提高厂房利用率,提升亩均产出水平,力争亩均投资强度达400万元以上。积极创建省级绿色园区,通过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机制,招引专业机构运营鞋服产业园,力争实现园区营收120亿元,开发区争先创优排名前移2位。

着力做强首位产业。坚持首位产业首位发展、首位扶持,大力推动品牌运动鞋服产业集群化、数字化、智能化、品牌化升级。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力争新培育10亿元以上、5亿元以上鞋服龙头企业各1家。确保开心米奇、粤胜新材、海润制衣等鞋服企业建成投产,加快推进汇德运动用品、道生纺织等项目建设。强力服务企业招工,积极引导鞋服企业“机器换人”,着力破解用工瓶颈。积极引导代加工企业向品牌型企业转型,实现由贴牌代工向自主研发转变。推进省鞋类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升级改造,强化鞋服产业配套功能。力争鞋服产业年产值突破200亿元。

着力壮大产业集群。重点推进“1+4”[29]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硅产业园建设,招引更多硅精深加工企业入驻,着力打造百亿硅产业集群。稳步推进锂、钽铌、萤石等矿产开发利用,努力延展加工链条,做大做强绿色矿业经济。深入实施企业技改,力争打造1-2个智能标杆企业,积极培育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引导企业规模发展、入规入统,力争工业税收、工业用电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及利润分别增长15%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5%以上,当年新增入规企业15家以上。

(二)坚持要素融合,聚力发展更为兴旺的全域旅游

持续做好“旅游+”“+旅游”文章,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塑造时尚多元、人气兴旺的全域旅游格局。

浓厚全域共建声势。全力打造集文化熏陶、温泉康养、生态休闲、农业观光、数字科技、时尚消费于一体的全景式生态休闲旅游区。完成森林温泉、花海温泉、天沐温泉的二期项目建设,推动九寨温泉、爱莲山庄整合提升,全力冲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完成云境研学基地、麒麟山军事体验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石城段)、未来科技城、闽粤通衢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动赣江源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力争创建5A级、4A级乡村旅游点各1个。

展现全民共享格局。以景区标准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着力构建“景在城中、城在景中”“无山不绿、无水不秀、无路不净”的人居环境,呈现村村秀美、处处皆景、人人共享的全域旅游风采。聚焦城郊、景区周边、通道沿线等重点区域,一体化推进污乱排、车乱停、道乱占、线乱拉、树乱砍、山乱挖、房乱建等乱象整治攻坚。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制度和耕地、林地保护要求分类、分步推进村庄规划编制,严格农房报建审批,引导农房加盖坡屋顶,加强景观风貌控制。保护传承赣南乡村建筑风貌特色,加强古建筑、古村落保护,挖掘古色、红色、绿色及客家特色文化,进一步丰富地方文化内涵。

培育全景共融业态。推行“EPC+O”[30]等建设模式,引进专业运营公司和团队,引导全县温泉酒店、特色景区和乡村旅游景点资源整合、串点成线、抱团发展,全面提升景区运营水平。依托八卦脑、通天寨等景区,打造赣南一流的露营基地和帐篷营地。深度开发“红色石城”主题精品线路。举办好第十一届旅游文化节、杜鹃花节等系列节庆活动,持续扩大石泉石美品牌影响力。全面实施“引客入县”,吸引中小学生、老年人等群体入县开展研学、康养等主题旅游。构建多元融合的产业生态和消费业态,推进消费扩容升级,发挥文旅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

(三)坚持建管并举,聚力雕琢更具品质的新型城镇

强化规划引领、建设管控和日常管护,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长效、争一流,精雕细琢,久久为功,全面提升功能品质,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落实全方位规划指引“三区三线”划定基础上,高标准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实现显山露水、疏朗有致的规划目标。强化城建设规划管理,加强对公共空间、重要节点、重点地区的设计引导,塑造特色鲜明的城风貌。加快县域人口集聚。落实稳定房地产市场9条政策措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持续推进城南景城一体新区、城北休闲养生新区城西产城融合新区建设和中心城区升级改造。

推进全区域品质提升。加快推进西环路北段、南苑路等10条城区道路和新汽车客运站、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启动实施恒福花园、状元排等6个老旧小区改造,实施田心里、米市街等7个片区共699户棚户区改造,推进城区市政公用设施提升等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上学座位、托幼园位、如厕厕位、医疗床位、停车车位、养老点位“七个位”公共服务供给,着力补齐城市功能短板。按照分类推进、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的思路,以珠坑等示范乡镇建设为引领,扎实推进美丽乡镇建设九大专项行动,全面深化圩镇卫生秩序综合整治,完善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农贸市场、文化活动中心等功能设施,提升圩镇的集聚水平和辐射能力。

实施全时段精细管理。“五城同创”[31]为抓手,提升城区网格化管理水平,常态化、高质量、全覆盖实施环境卫生整治、文明素养提升、卫生健康宣教、园林绿化管养行动。深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厘清整合事项和部门职责;常态化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按照“四精”[32]要求,着力推进24项整治工作,推行“步巡社区”[33]“马路办公”[34]模式,让城市管理更有力度、服务更具温度。加强物业管理,确保无物业小区物业服务覆盖率达85%以上,提升小区居住品质。探索资金筹集和队伍建设机制,推进城管服务向圩镇延伸,力争实现全覆盖,提升圩镇日常管理和常态化保洁质量。

(四)坚持城乡统筹,聚力建设更为富丽的秀美乡村

抓实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工作,统筹推进“五大振兴”[35],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高质量建设农业强县。

全面推进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36]要求,聚焦“三类人员”[37],强化防返贫监测和重点帮扶机制;落实“防贫保”政策,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选优培强村级组织干部队伍。扶持绿色种养、小型加工、电商销售等乡村产业。吸引更多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乡土人才流进来、留下来;继续做好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推进“2+N”[38]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打造22个示范点及100个新村点,整改问题户厕3200个,积极创建美丽宜居示范乡镇、美丽宜居示范村庄、美丽宜居示范庭院。

全面升级农业产业。完成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遏制耕地“非农化”[39],防止“非粮化”[40]。抓好工厂化育秧中心建设,推进红米、贡米规模化种植、品牌化经营和精深加工,确保粮播面积和粮食安全,提高粮食产量和种粮效益。立足“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发展壮大白莲、烟叶、蔬菜等富民产业。探索建立以富硒白莲、富硒水稻为主的富硒农业发展新模式,力争新增绿色有机农产品30个、富硒农产品10个、市级高标准富硒示范基地1个。深化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推进农产品“二品一标”[41]认证;创建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白莲)1000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生产基地11万亩。培育、引进更多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扶持壮大时尚饮品产业,持续打响“世界奶茶看中国、中国奶茶有石城”品牌;大力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渠道、新产业,推动乡镇经济和农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

全面加强乡村治理。积极开展“石城是我家、我是实诚人”主题宣传,将“实诚”打造成为文明的内核、群众的信仰、石城的名片。持续巩固深化“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文明新风,做好“餐饮不浪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移风易俗改革后半篇文章,发扬实诚好客的淳良风尚。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充分发挥“五治”[42]作用,加快智慧安防小区(二期)建设,构建立体化现代化社会安防体系;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进一步健全防范化解机制,完善县、乡、村三级调解网络;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持续严打整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五)坚持绿色引领,聚力打造更加美丽的生态样板

深入开展美丽赣州(石城)建设行动,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进一步彰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赣江源头生态明珠的厚重底色。

抓实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推进新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力争PM2.5平均浓度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8%以上。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加大城区生活污水排查整治力度,确保县域出境断面、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等水质100%达标,地表水断面水质综合指数保持省市前列。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实施琴江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151座山塘生态环境提升改造等工程。全面完成1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和21座废弃矿山治理。

推进绿色转型发展。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坚决遏制“两高”项目[43]盲目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绿色服务等产业,着力推动更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严格审批、严格监管,从严控制规模化畜禽养殖和果业开发项目。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等关键技术,扩大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成果。聚焦重点工业企业、城镇、农业农村、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污降碳。力争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5%以上。深入推进集约节约用地,加快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力争“旱改水”新增水田500亩以上。

探寻“两山”转换路径。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推进餐厨垃圾、建筑垃圾、松材线虫病疫木、秸秆、余热等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实现变废为宝。严格落实“林长制”升级版和“十年禁伐”,完成4.85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任务,探索发展林下经济和碳汇交易,加快启动国家储备林项目申报,打造独具特色的森林康养基地及产品,实现森林资源保护与林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探寻绿色生态资源资产化、资本化最佳路径,推进生态产业发展。进一步强化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力争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验收;积极争创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持续提升赣江源头生态品牌价值。

(六)坚持改革创新,聚力营造更有魅力的发展环境

扎实推进双“一号工程”[44]及改革攻坚、创新赋能行动,在更大的市场空间汇聚和配置资源要素,不断激发创业创新创造活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深入推进四大专项治理[45],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深化“放管服”改革,升级“赣服通”石城分厅6.0、“亲清赣商”、AI智慧审批等平台,除特殊事项外,依申请政务服务全部实现网上可办,高频政务服务全部掌上可办,符合要求的惠企政策全部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和承诺兑现,上线县级“一事通办”[46]服务100项以上。深入推进教育、医疗卫生、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等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开展基层财政直达资金公开试点和县域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试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国有融资平台优化升级。持续推进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创建工作。

推动更高水平开放。高质量落实革命老区“1+N+X”[47]政策,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全方位对标福建省武夷山市比学赶超,更高水平融入大湾区,对接海西区和长三角,大力推动产业对接、平台共享、园区共建,促进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干部人才等全方位深度交流合作。建立农业和绿色食品长期产销对接机制,全力打造大湾区富硒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持续开展“三请三回”[48]“粤企入赣”[49]等重大招商活动,力争全年引进2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3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20亿元以上项目2个。

强化科技创新赋能。做优做强数字经济,深入实施上云用数赋智工程,力争完成企业上云300家,新开通5G基站120个,力争引进1个亿元以上数字经济项目;着力建设数字乡村、智慧交通等应用场景。共建江西理工大学石城创新发展研究院,加快推进赣南革命老区“石城红米”科研示范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全县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2%,全年成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培育潜在“瞪羚”企业[50]1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有效发明专利16件;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00名、人才项目3个,打造重点企业人才示范基地2个,培育种养、商旅建等职业技能人才1000名以上。

(七)坚持利民为本,聚力构筑更高水平的温暖石城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为群众托举“稳稳的幸福”。

优化基础设施水平。加快推进G206国道小松至石子排段、石城北出口国道连接线、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农村双车道拓宽改造30公里、危桥改造2座,启动陈联至木兰等6条县道升级改造,推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进一步改善城乡交通条件。新(改)建10千伏线路35.46公里,配套建设改造低压线路33.98公里。实施城乡供水提升改造、城市饮用水水源和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推进取水口上移工程,强化农村小型饮水工程项目管护;完成43座山塘提升改造,加快水系连通流域综合治理。推进城市燃气管道等更新改造,提高燃气管网安全运行管理水平。

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大学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脱贫人口、返乡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落实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居民医保、社保等社会保障制度,织密织牢兜底保障网络。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093套。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县综合福利院(一期)租赁经营,推进县老年养护中心、县社会福利院护理型床位提升改造和乡镇敬老院“暖心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快完善基本殡葬公共服务体系。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聚焦“一老一小”,提升全生命周期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扩大教育资源供给,东城中小学、石城一小城北校区、琴江中心小学综合楼秋季学期投入使用,完成3所公立幼儿园建设,加快推进县职校二部(一期)、城南中小学等项目建设,着力化解城区学校“大校额”[51]问题;推进学位资源优化组合,引进更强优秀师资,培育更多骨干教师,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着力打造“学在石城”品牌。持续做强冰球特色体育项目,开展游泳教育试点改革,推进体教深度融合。建成1个公办托育机构,新增托位245个。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着力保健康、防重症。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二合一”、县儿童医疗保健中心等项目建设,大力引进优秀诊疗、护理人才,促进医疗卫生服务量质齐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县创建成果,支持小松镇、赣江源镇创建全国卫生乡镇,完成5个省级卫生乡镇创建工作。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推动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向村(社区)延伸,积极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

(八)坚持勤廉履职,聚力铸造更显勇毅的“五型”政府

强化党建引领,着力推进“五型”政府建设走深走实,协同推动各项工作创先争优。

坚持依法行政。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根本落脚点,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能力,着力实现政府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积极创建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县。严格执行“三重一大”[52]决策、权责清单等制度,不断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常态化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全面落实政务公开,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确保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

提升落实效能。坚持实干为先、落实为要,不折不扣推进上级决策部署和县委工作要求落地见效。大力弘扬一线工作法,倡导深入基层、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招好项目、抓大项目、建精品项目,以项目建设推动工作加速落实、地方加速发展。坚持领导带头抓落实,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作用,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努力做到案不积卷、事不过夜,持续转变工作作风,着力提升工作效能;坚持自我加压、高标以求,找准定位扬优势、争先进;坚持攻坚克难,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增强动真碰硬的决心、激流勇进的魄力、统筹兼顾的智慧。完善干部奖惩激励机制,激励广大干部见贤思齐、奋发有为。

永葆清廉本色。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捍卫“两个确立”,筑牢一心向党的忠诚之魂。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厉行勤俭节约,将有限财力更多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坚定不移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全面加强国资国企、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监管,用好问责利器,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力塑造一身正气的干部形象,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方。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团结奋斗,全方位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奋力谱写富裕美丽温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石城建设的崭新篇章!

注释:

[1]三大战略、八大行动:“三大战略”指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八大行动”指工业倍增升级、科技创新赋能、深化改革开放、乡村全面振兴、城市能级提升、美丽赣州建设、提高民生品质、党建质量过硬。

[2]红黄绿灯:对主要经济指标、GDP基础核算指标及“五上”企业等指标情况进行监测,通过亮“红黄绿灯”形象展示监测结果,预警通报有关情况。

[3]双招双引: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

[4]“5020”项目:国家级开发区每年至少引进一个投资超50亿元的产业项目、省级开发区每年至少引进一个投资超20亿元的产业项目。

[5]两地三区:“两地”指温泉康养旅游目的地、品牌运动鞋服智造基地;“三区”指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

[6]一园四区:“一园”指石城产业园;“四区”指古樟工业园区、屏山创业园区、小松创业园区和硅产业园区。

[7]绿色工厂:采用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淘汰落后设备,建立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机制,推动用能结构优化。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建设改造厂房,预留可再生能源应用场所和设计负荷,合理布局厂区内能量流、物质流路径,推广绿色设计和绿色采购,开发生产绿色产品,实现企业运行全流程的绿色发展。

[8]专精特新: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特征。

[9]三区三线:“三区”指城镇空间、生态空间、农业空间;“三线”指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城镇开发边界。

[10]万村码上通:赣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5G+长效管护平台,该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通过AI摄像头、云广播等智能设备,整合各功能应用和多方数据构建起大数据云平台。

[11]云踏勘:依托现代网络数字信息平台及技术,以远程视频连线方式代替传统人员现场踏勘。

[12]“亲清赣商”平台:在全面梳理惠企政策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打造的网络平台,广大市场主体、群众可以通过该平台(移动端或电脑端)申报符合自身条件的惠企政策,实现惠企政策一站式申报、兑现。

[13]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依托江西省公共资源电子交易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和音视频直播传输等技术,将传统的现场开标过程迁移至互联网上,跨区域组建评标委员会,利用互联网技术完成项目开标评标。

[14]一站式集成:“一站式审批”和“集成审批”的合称,“一站式审批”指在一个地方可办理工程建设项目的所有报建手续;“集成审批”指项目通过策划生成后,在同一个阶段可以同时办理本阶段工程建设项目的所有审批服务事项。

[15]三线并行:“农户自主申报、部门数据比对、干部常态摸排”三线预警机制。

[16]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17]雨露计划:国家针对农村脱贫家庭、边缘易致贫家庭、突发严重困难家庭子女就读全日制中、高职给予帮扶助学补助的一项惠农政策,每学期补助1500元。

[18]一村一品:以村或乡镇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形成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产业或品牌,从而大幅度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19]万人培育计划:围绕打造一支有实际本领、有奉献精神、能带头致富、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乡村人才队伍目标,用好现有政策,优化培育方式,每年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2000名左右,力争到2025年培育一支规模达万人的创业致富带头人队伍。

[20]五大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

[21]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养护好、运营好农村道路。

[22]六个下降:信访总量、进京上访、来省上访、赴市上访、初次信访、重复信访实现下降。

[23]雪亮工程: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工程。

[24]“五型”政府:忠诚型、创新型、担当型、服务型、过硬型政府

[25]机会清单:政府以项目化、清单化的表达形式,把城市资源开发利用、要素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等需求定期集中向社会发布,主动释放城市公共资源要素,推动产业扶持、企业发展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实现城市资源零门槛共享,招商引资零距离接触。

[26]六个江西:创新江西、富裕江西、美丽江西、幸福江西、和谐江西、勤廉江西。

[27]筑巢引凤:依据想引进厂商的通用要求,提前建好相关厂房设施以利于厂商的快速投产。

[28]腾笼换鸟:开展对企业未利用土地腾退工作,清理“僵尸企业”,盘活土地利用效率。

[29]“1+4品牌运动鞋服为首位产业,以新能源、矿产品精深加工、绿色食品、新型机械制造为主导的工业产业体系

[30]EPC+O:一种工程建设模式,即工程设计、采购、施工、运营一体化的建设模式。

[31]五城同创:争创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双拥模范县、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及保牌国家卫生县。

[32]四精: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

[33]步巡社区:以徒步方式进行“点线式”移动巡查,重点巡查城区内乱搭乱建、乱扔乱倒、乱摆乱占、乱贴乱画、乱扯乱挂等市容乱象。

[34]马路办公:把办公室搬到马路上,以路为岗、履职尽责,服务企业、服务居民。

[35]五大振兴: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和乡村组织振兴。

[36]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37]三类人员: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

[38]“2+N”:每年建成2个县级精品乡村振兴示范点、N 个乡镇乡村振兴示范点。

[39]“非农化”:“非农化”指改变耕地用途,在耕地上从事非农业活动的行为。

[40]“非粮化”:“非粮化”指在耕地上种植非粮食作物的土地经营行为。

[41]二品一标:“二品”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一标”指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42]五治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

[43]“两高”项目:高耗能、高排放项目。

[44]双“一号工程”: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

[45]四大专项治理:“新官不理旧账”、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46]一事通办:将企业群众原来需要前往两个及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多件事,通过梳理整合、流程再造,“打包”成企业群众眼中的“一件事”,实现只填一张表、只提供一套材料,“一次办好相互关联的多件事”的政务服务模式。

[47]1+N+X:“1”即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统筹支持老区振兴发展;“N”即出台实施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的“N”项实施方案,探索因地制宜振兴发展之路;“X”即制定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的“X”项专项政策,精准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48]三请三回:请乡友回家乡,请校友回母校,请战友回驻地。

[49]粤企入赣: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引入江西投资发展。

[50]“瞪羚”企业:跨越死亡谷、进入高速成长期的创新创业企业,也被称为高成长企业。

[51]大校额:学生人数超过2000人的小学;学生人数超过3000人的初中;学生人数超过4000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段学生人数超过4000人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学生人数超过3000人的完全中学。

[52]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

相关文章:
一图读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