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决策公开>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换届政府工作报告

访问量: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9月23日在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张小川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石城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精准扶贫拔穷根,众志成城战疫情,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促振兴“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在石城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五年来,我们坚持尽锐出战,交出了决胜脱贫、争先示范的石城答卷。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累计投入扶贫资金84.3亿元,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十大重点工程,全县29个省定“十三五”贫困村、15个深度贫困村全面退出;49718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底的18%降至零,绝对贫困现象全面消除,提前实现脱贫摘帽。落实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做法获国务院原扶贫办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全国“互联网+”社会扶贫现场会、全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相继在石城举办我县被确定为全国首批脱贫攻坚交流基地,获评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获得省政府通报嘉奖。3名先进个人获国务院表彰。

五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跑出了加压奋进、追赶跨越的石城速度。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跨越式增长,增速稳居全市“第一方阵”,连续两年荣获全省、连续五年荣获全市高质量(科学)发展先进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3%,经济总量摆脱全省垫底位置。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0%,于2019年突破10亿元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9%;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7%;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8.2%;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6%。五年来,我们坚持“项目为王”,共向上争取项目资金127.31亿元、用地指标1.8万亩,实施重点项目592个,完成投资531亿元,项目支撑有力,发展动能强劲。

五年来,我们坚持转型升级,创造了结构调优、质量蝶变的石城路径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六稳”[1]“六保”[2]任务,推进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产比由“十二五”末的24.6:32.0:43.4优化为21.5:28.1:50.4。低碳工业快速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实现两个翻番,先后三年获评全市主攻工业综合先进县。品牌运动鞋服首位产业茁壮成长,聚集规模以上鞋服企业31家、配套企业400余家,产值突破百亿元,建成全省唯一的省级鞋类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机械制造、绿色食品、新能源等产业快速发展。新扩增园区3800余亩,建成标准厂房94万平方米,“一园四区”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生态农业稳步发展。建设高标准农田8万余亩,大力实施土地整理和农田灌溉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大幅提升。白莲产业迈向标准化、规模化,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白莲)标准化生产基地;“石城白莲”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中国品牌网列为“一县一品”重点推广农产品。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建成大棚蔬菜基地26个4200亩,年蔬菜种植稳定在3.2万亩左右。油茶、脐橙、薏仁、翻秋花生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畜禽养殖业稳步发展,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获评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综合先进县。现代服务业量质齐升文旅品牌创建成效显著,成功摘得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温泉之城、国家地质公园等多个国字号招牌,获评江西省旅游强县、全省全域旅游推进十佳县、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新增国家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2个5A4A级乡村旅游点7个文旅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集散中心、客家旅游文化街区等项目建成,花海温泉、森林温泉、天沐温泉对外营业。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初评、中国温泉高层论坛、江西谷雨诗会和多届石城旅游文化节成功举办。“十三五”期间,全县接待游客数量年均增长61%,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03%。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入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物流网络加快完善,新增农村物流站点65个,旅游商贸物流中心和工业园区智慧物流项目投入运营。现代金融充满活力,新增江西银行、九江银行进驻,组建运行金盛源融资担保公司,我县被列入全省首批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

五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城乡,舒展了精致精美、宜居宜游的石城画卷乡村环境稳居前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深入推进,获评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厕所革命”[3]三年行动圆满完成,新(改)建公厕187座,完成农村户厕改造3638户,农村户厕全面达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乡垃圾分类试点有序推进。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85个,覆盖68%的行政村,整县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经验在全国推广。秀美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建成新村点788个、特色秀美乡村36个,形成生态宜居秀美乡村示范片区5个村、大畲村、丹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精致县城魅力尽显。景城一体、产城融合加速推进,城南、城北、城西新区初具规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3个、棚户区改造50万平方米,沿街立面和背街小巷提升改造稳步推进城区旧貌换新颜。21条城市道路建成通车,新建花园大桥、睦富大桥琴江廊桥,建成赣江源国家湿地公园琴江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一期二部、提标改造和扩容工程顺利实施污泥无害化处理中心等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城市功能与品质大幅提升,获评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森林城市。生态环境清新怡人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达到序时进度。县域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9%以上,城镇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标,县域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深入实施林长制,打好松材线虫病阻截战,连续五年获评全省春季森林防火先进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5.9%以上。建成全省首个县级生态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我县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列为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县,成功创建省级“两山”[4]实践创新基地河(湖)长制深入推进,获评全省河长制工作先进县,县河长办获评全国推行河长制先进单位。

五年来,我们坚持改革开放,释放了优质高效、生机勃发的石城活力坚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持续深化财税金融、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连续三年获评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先进县。党政机构改革、四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有序推进。国企改革稳步推进,重组县城投集团公司,新组建县文旅集团公司。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市场主体减负、松绑、输血,建成市民服务中心,上线运行“赣服通”石城分厅,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石城产业园获评全省十佳优化营商环境工业园。顺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全国试点,非贫困人口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免费绿色殡葬改革、合作社联合社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坚持不懈招大引强,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7个,总投资达237亿元,连续三年完成“5020”项目引进任务。招才引智成效显著,引进博士工作站5个。

五年来,我们坚持共建共享,提升了人民至上、惠民利民的石城温度。全县民生支出累计达119.8亿元,比“十二五”增长95.6%,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超过85%。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坚持就业优先,新增城镇就业773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500人。新(改)建7所敬老院,建成城乡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站点105处,特困失能老人集中供养率达90%,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7.8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7.06%。累计发放城乡低保、物价补贴、临时救助等济困资金4.2亿元,城乡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有力。城镇贫困群众实现整体性脱贫解困。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县教育资源增量扩容成果明显,新(改)建校舍32.12万平方米,新石城中学等8所学校建成投入使用。城乡幼儿园布局和学前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6.1%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高考一本上线人数实现“八连增”。体育事业发展成绩斐然,陆地冰球特色体育品牌持续唱响。医药卫生事业投入不断加大,县人民医院“三合一”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乡镇卫生院新(改、扩)建全面完成,建成107所村卫生室。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成功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守住了疫情不反弹的底线,疫苗接种基本实现应接尽接。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县文化艺术中心投入使用,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石城灯彩亮相央视春晚,石城砚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遗名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圆满完成。公共机构节能、退役军人事务、应急、供销、档案、史志、民族、宗教、侨务、对台、人防、工青妇、老龄老干、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均取得长足进步,亮点频现。基础设施全面提升。群众翘首以盼的兴泉铁路将9月28日通车,石城承东启西的客运、货运大通道将更为通畅206国道(官桥至龙岗段)已升级改造成一级公路。升级改造农村路网524公里,通25户以上自然村道路100%硬化;农村公路养护实现全覆盖,获评全省“四好农村路”[5]示范县。完成城南及古樟河段、木兰河等防洪工程,完成石田河中小河流治理和罗陂山洪沟治理。大力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安全饮水全面达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17%。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统筹防控各领域风险。积极稳妥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严打非法集资犯罪,强化房地产市场调控与监管,有效维护金融安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平安石城建设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顺利有序开展2020年创造了公众安全感等“五个全省第一”[6]。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信访工作扎实推进,连续两年获评全国、连续五年获评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县”[7]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入推进,两次获评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县。

五年来,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深入推进“五型”政府[8]建设,获评全省、全市“五型”政府建设先进县。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明显,获评全国法治县创建先进单位。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舆论监督,建议和提案办复率、满意率达100%。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反对“四风”,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县经济发展势头最好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是产业发展成效最优的五年,是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对外知名度与美誉度提升最快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领航定向,离不开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离不开全县干部群众的奋斗拼搏!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驻县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石城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发展实践,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任何时候都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9],全力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在石城落地生根;任何时候都必须凝心聚力抓发展,持之以恒破瓶颈、补短板,统筹城乡,扬优成势,加快高质量发展;任何时候都必须真抓实干敢担当,一以贯之抓落实,不达目的不罢休,推进各项工作作示范、勇争先;任何时候都必须牢记生态优先,铁心硬手抓好污染防治,千方百计推动绿色发展,像呵护眼睛一样呵护石城的绿水青山;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各位代表,我们深知,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未来五年的发展,我们拥有了更好的基础、更高的平台,但也面临不少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缺少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支撑;产业层次依然不高,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基础薄弱,人才资源储备不足;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民生保障仍然存在短板弱项。对此,我们将始终坚持底线思维,保持忧患意识,积极稳妥应对,实干担当,善作善成,奋力开拓石城发展新境界。

二、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起跑期,是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攻坚期,也是高质量打造“两地三区”[10]的关键期。

按照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认真落实省委“二十四字”工作思路[11]和市委“三大战略”[12]“六大主攻方向”[13],以“攻项目、整环境、提效率”为主旋律,以高质量打造“两地三区”为主抓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启全面建设富裕美丽温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石城新征程,保持定力,行稳致远,努力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中作示范、勇争先。

未来五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保持全市“第一方阵”,力争一年超一个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生态农业、低碳工业、现代服务业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左右;城乡联动发展取得新成就,宜居宜业宜游的精致县城和秀美乡村基本建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7.5个百分点以上;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一流、全省领先,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5%和10%左右。

围绕富裕美丽温暖石城建设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工业倍增升级,推进低碳工业取得更大突破

工业是兴县之基、强县之本、富民之业。要将工业倍增升级作为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举措,乘势而上再突破,奋发图强开新局,着力增强县域经济的支撑力拉动力。

增强创新驱动力。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健全完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机制,落实科技创新奖励扶持政策,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全面激发创新动力、活力。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机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到2025年全县“专精特新”企业[14]1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70家。强化招才引智,加快引进、培养、储备高端创新人才和产业技能人才。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互联网+”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培育新动能,引领新潮流。

提升平台承载力。推动屏山创业园、沔坊硅产业园调园扩区,调优“一园四区”功能布局;加快工业园PPP项目建设,探索与沿海地区共建“飞地园区”,新增园区面积3000亩以上,新建标准厂房70万平方米以上。实施“节地增效”行动,深化“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分类处置“僵尸企业”“僵尸项目”,促进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和产业链聚集。加快园区“新九通一平”[15],深化园区建设运营体制改革,优化“管委会+平台公司”运行模式,持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到2025年,园区企业营业总收入超过150亿元,工业税收超过8亿元。引导产业链上下游集聚,深化“产城融合”,使园区、产业与城市有机联结、相互助力,发展综合型城市经济。

强化龙头带动力。坚定不移实施品牌运动鞋服首位产业发展战略,积极承接闽东南、粤港澳大湾区鞋服产业转移,逐步建成以高端鞋服智造和加工为主导,商贸、会展、创意设计为先导,辅料加工、鞋机生产、总部经济等为关联的运动鞋服智造产业体系,到2025年品牌鞋服产值实现翻番、规上鞋服企业达60家。加快打造硅产业集群,大力引进硅精深加工企业,建成省重要的硅产业基地;推动新型机械制造、绿色食品、新能源等产业转型升级,不断优化工业产业结构,积极培育1个以上新的百亿支柱产业。

(二)聚焦扩容提质增效,推进全域旅游迈上更高台阶

依托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政策优势,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温泉康养旅游目的地、石城温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带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让石城因旅游而响亮、因旅游而兴旺。

拓展全域化格局。持续推进“浪漫琴江·温暖石城”休闲度假旅游核心区、“赣江之源·花满莲乡”田园休闲旅游区、“山巅花海·多彩山地”山地休闲旅游区承载扩容、业态富集和品质提升,加快充实“一核两带两翼两一闭环[16]的总体格局。深入实施景区精品化和重点景区提质升级工程,着力提升通天寨、八卦脑、赣江源等重点景区;继续推进天沐温泉、花海温泉、森林温泉、九寨温泉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丰富“城北国际温泉康养度假区”“城南温泉文化休闲旅游区”业态,招商推进高田温寮、木兰杨坊、丰山沿沙等温泉资源开发,持续巩固“中国温泉之城”创建成果;深度发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石城段等项目建设。立足堰塘岩等特色资源,差异化推进特色乡村旅游开发,力争每个乡镇建成一个以上省4A级乡村旅游点。强化景区管理和运营,实行整合优化、串点成线,积极开发拓展培训、研学体验、红色教育等大众旅游项目。强化区域合作和品牌营销,加快融“湾”、联“红”、汇“客”[17],与周边区域、兄弟县市合作共建旅游精品线路,主动融入赣闽粤区域联动发展,打造大湾区度假后花园,不断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完善全要素链条。加快完善县内旅游交通网,开通更多省内外旅游直达专线,构建1小时旅游通道。深入挖掘石城特色饮食文化,打响“食在石城”特色餐饮品牌。加快打造温泉度假酒店及生态民宿集群,配套房车、帐篷等新型业态,逐步形成新型旅游住宿体系。开发特色景区演艺、实景演出,提升旅游吸引力。创新打造琴江夜游、灯光水秀、沉浸式表演等特色夜游产品,加快发展夜游经济。实施旅游购物品质提升工程,打造大型商贸综合体和特色商业街,开发“石城好礼”系列旅游商品。加快升级智慧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线上旅游集散中心。

推动全方位融合。大力发展与旅游配套衔接的现代服务业,实现旅游产业全方位辐射。推动“旅游+文化”,加快建设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钢琴小镇、未来科技城等一批文旅综合体,推动“闽粤通衢”博物馆等成为新的旅游打卡地。推动“旅游+工业”,加快“鞋服+旅游”产旅融合示范点建设,形成工业购物游、工业科普游、企业文化游等业态推动“旅游+体育”,建设“新时代重走长征路”健身步道,引进培育越野、登山、水上运动等时尚运动项目。推动“旅游+康养”,打造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温泉康养旅游度假基地,构建石城特色康养产业。

(三)聚焦惠农强农富农,推进乡村振兴谱写更新篇章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推进“五个振兴”[18],打造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脱贫成果再巩固。全面落实脱贫攻坚五年过渡期要求,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预警和分类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实施乡村富民产业提升行动,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实施积极的就业帮扶政策,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持续抓好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着力壮大乡镇经济和村集体经济,确保全县所有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力争60%的村过20万元、10%的村过50万元。

产业振兴再提速。强化产业规划引领,着力调结构、优品质、创品牌,推进布局调整、品种优化、技术更新、节本增效、接二连三[19],提升产业综合效益。杜绝大规模占用林地发展果业和畜禽养殖,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确保种粮面积稳定在38万亩以上;巩固提升白莲、烟叶、脐橙、油茶等传统产业,鼓励发展大棚蔬菜、翻秋花生、薏仁、中草药等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特色”的产业格局。全域推进白莲品种及种植技术更新,力争亩均干莲75公斤以上;依托“中国莲乡·国际农产品博览城”,建成全国知名的白莲交易集散地,持续唱响“中国白莲之乡”品牌。鼓励富硒基地建设和富硒产品认证,推动产品补硒增值、产业因硒增效。强化高标准农田建管,推进农业设施化、机械化、现代化,推行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和立体种养,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积极培育体验农业、休闲农业、定制农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储运和电商销售,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争创2个以上省级农业示范园、5个以上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新建3个田园综合体推动畜禽养殖业绿色发展。抓好白莲腐败病、柑橘黄龙病、非洲猪瘟、松材线虫病、红火蚁等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业保险覆盖率,有效防范农林牧业风险。

乡村建设再发力。推进美丽乡镇建设三年行动,突出抓好圩镇建设、环境整治、风貌管控、品质提升和产业发展,确保一年有变化、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进一步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完善公共设施及服务配套,加强农村宅基地和农民建房管理,完善设施管养、村庄管护、环卫管理等长效机制。到2025年,全县100%的村庄达到生态宜居标准,50%以上村庄达到精美社区标准。以文化振兴为导向,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加强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推动赣南乡村建筑风貌特色保护与传承。坚持多植树、不挖山、少填塘,全方位推动生态振兴,让时间沉淀的葱茏绿色,成为乡村最美底色。

改革攻坚再深化。巩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成果,加快“三权分置”改革[20],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抓好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促进农业节水和可持续发展。积极争创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制定乡村发展投资负面清单,吸引社会资本依法有序“下乡进村”。推进乡村组织振兴、人才振兴,探索新模式、新路径,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四)聚焦功能品质提升,推进精致县城呈现更高颜值

积极推进城市外扩延展、体检更新和品质提升,切实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积极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文明城市,让城市更加美丽宜居

推动高品质扩容。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科学划定“三区三线[21]推进“多规合一”[22]有效统筹空间资源配置,优化空间功能布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好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与详细规划。深入实施“南联、北延、西扩、中提”城市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南景城一体新区、城北休闲养生新区、城西产城融合新区三大片区开发建设。全面落实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注重挖掘地方特色、彰显文化底蕴,强化建筑规划设计和风貌管控,加快推进闽粤通衢历史文化街区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努力将石城打造成为具有客家特色、红色风骨、莲乡魅力、时代风采的知名人文城市。

实施高品质更新。聚焦短板弱项,集中行动,强力攻坚,迅速推进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改造,短时间、全方位歼灭伤疤地、断头路、破败房,全面清“疮”清障、治污治乱、拆违拆“棚”、填“空”补绿,让城市老旧同质、表里如一、焕颜添彩。继续推进城市道路新建、扩建和“白改黑”,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加强海绵城市[23]建设,畅通排水设施,治理城市内涝,完善城市防洪体系。完成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加强湿地保护、绿地管养和周边山林保护,增加小游园、小公园、小绿地,提升城区生态质量。加强城市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十五分钟”服务圈。

强化高品质管理。加大公共空间、街面秩序、农贸市场和停车管理力度,推进街景提升工程,打造市容良好示范街、样板街。编修城市色彩专项规划,加强户外广告和店招的规格、材质、内容、设计方案审批管理,提升城市整体美感。大力开展城市细节整治行动,深化“脏、乱、差、堵”等城市病综合治理。持续推进“路长(巷长)制”“吹哨报到”[24]等社会治理机制建设。实施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规范建垃圾和餐厨垃圾处理,推动垃圾分类全覆盖。加强和规范物业管理,补齐无物业老旧小区管理短板,提升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和管理水平。建立居民小区市民自治基层网格,引导市民共建、共治、共管、共享精致县城。

(五)聚焦基础设施提档,推进发展支撑跃升更高层级

扩大争资争项成果,统筹城市与农村、地上与地下、传统与新型建设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大幅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抢抓“新基建”[25]机遇,聚焦信息、融合创新三大方向,系统布局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中心、绿色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5G网络规模部署。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对交通、城管、安防、应急、医疗等系统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积极推进居民区和公共停车位配建充电桩,建成覆盖全县的充电设施体系。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积极争取景鹰瑞铁路取道石城并设站;加快通用机场、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建设;完成206国道小松至石子排一级公路改造,以及上横江至大坝脑、丰山至沔坊、高田至温竂等规划省道建设,畅通对外立体交通网络。继续推进县道升级改造和乡道“单改双”,建设乡村旅游路、产业路、资源路,硬化通村公路,推进圩镇街道、中心村庄内部道路“白改黑”[26]。完成高田、横江等7个乡镇的客运站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

建设现代能源水利体系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推进管网建设和用户扩增,提高城乡天然气普及率。积极稳妥发展光伏等新能源,力争新增装机容量150兆瓦以上。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和取水口上移工程建设,改造县城及乡镇老旧管网,完善供水一体化长效运行管理机制,保障城乡饮水安全。推进水库水源工程建设,建成龙潭下、七机排水库。完成秋溪河、高田河、珠坑河等山洪沟治理和琴江河、横江河、屏山河等中小河流治理,不断提升防洪安全保障能力。

(六)聚焦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环境质量达到更高水平

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扎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全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打造美丽中国“石城样板”。

巩固“赣江源头”生态地位。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高标准高质量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9%以上、县出境断面水质100%达标。大力开展工业污染、餐饮油烟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综合治理,加强城乡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及废物处理设施建设,推进环保基础设施扩面升级。实施造林增绿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打造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样板。落实最严格的森林保护制度,实行十年禁伐”政策,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做到“不砍一棵树,同样能致富”。全面落实野生动物禁猎和天然河流禁渔禁捕,深入实施河(湖)长制、林长制,精心呵护每一条河流、每一棵树木、每一片土地,为子孙后代留下“万年财”,为全省人民守好“清江水”。

探索“两山”转化实践路径。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快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推进公共机构节能。积极扶持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健全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和标准体系,积极培育绿色技术创新企业;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绿色产业体系。积极推进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探索建立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效益补偿等系列机制,创建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严格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全面执行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从严从紧控制高能耗、高排放项目上马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建立山水林田湖草统筹协调、全域保护、统一监管机制。强化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管理,严格管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非生态活动。实施以“三线一单”[27]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和司法保护联动制度,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加快完善环保信用评价、环保信息强制性披露等制度,建立生态环境领域失信企业和人员联合惩戒机制。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最可靠的保障。

(七)聚焦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县域发展释放更强动能

着力改在实处、走在前列,促进市场活力充分涌流;面向国内、国际两大市场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天地。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联合审批、流程再造、网上审批,减环节、减前置、减时限、减费用,对标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建设政务服务满意度一等县。完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和工程建设项目“六多合一”[28]审批制度改革,上线运行“赣服通”石城分厅4.0版,完善错时延时服务机制,打造“实诚(石城)办、办成事”政务品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实体经济活力。推进国资国企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设立工业投资发展基金,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入推进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大力实施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29]坚持底线思维,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深化人才“引育用留”机制改革,解决创新人才不足的突出问题。

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深度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用足用好瑞兴于“3+2”经济振兴试验区政策,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方位高水平开放,争当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排头兵。全面落实《江西石城县与深圳罗湖区深化友好城市战略合作备忘录》,推进两地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互派交流、产业交融合作和社会管理经验互鉴,以罗湖区为支点构筑融湾开放体系。利用“闽粤通衢”区位优势,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扩大外资外贸规模,积极培育生产型出口企业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支持企业建设境外营销网络和公共海外仓力争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左右。

坚定不移招大引强。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政策精通、思想开放、热情饱满“招商铁军”。抢抓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机遇,持续推进“三请三回”和“三企入赣”[30]等各类招商推介活动,利用好赣商大会、央企入赣等招商品牌,持续招大引强。创新招商方式,灵活运用网络招商、以商招商等手段,有效开展精准招商。围绕首位产业、重点产业建链、补链、强链,推进总部企业招商和产业链整体承接。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金融、科技创新辐射,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力争每年新引进重大项目15个以上,其中投资亿元项目7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至少2个,20亿元以上项目至少1个。

(八)聚焦民生事业发展,推进全民生活锚定更优品质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汇聚民力。坚持民生优先,对标共同富裕,推进底线民生、基本民生向普惠民生、质量民生迈进,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提升全县人民的生活品质。

优化服务,厚实幸福感。着力扩大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鼓励推动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打通向上流动通道,全面夯实共同富裕基础。落实“三孩”及其配套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稳步提升教师总体待遇,建强新时代教师队伍;落实“双减”政策[31]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新高考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东城中小学、石城一小城北校区、城南中小学等城区学校建设持续推进网点布局调整。完善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持续擦亮“江西陆地冰球城”名片。全面推进“健康石城”建设,加快疾控中心(应急指挥中心)、第五人民医院建设,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继续推进绿色文明殡葬改革。推进文化强县建设,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加强文物保护,传承发展石城灯彩、龙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夯实保障,增强获得感。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深入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制度。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完善“居家和社区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待遇水平调整机制,强化医疗保障基金监管,不断提升医疗保障水平。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健全基本生活救助制度和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受灾人员等专项救助制度。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租售补改”四位一体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推进棚改安置房和人才住房配建工程。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深入推进“满怀忠诚讲尊崇,千行百业共拥军”活动,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县。

科学治理,提升安全感。持续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强化“雪亮工程”[32]建设和运用拓展,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打造一站式调处中心和“实诚人”调解品牌。建立健全突出违法犯罪和治安问题专项打击整治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斗争长效常治,抓实全民反诈、禁毒工作。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公共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有效推进“双提升”[33]工作,建设更高安全感和满意度的和谐平安石城。发挥好商会、志愿者协会等组织功能,引导全县群众自主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共同维护良好社会环境。

(九)聚焦“五型”政府建设,推进自身建设展现更大作为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五型”政府建设为抓手,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心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铸牢一心向党的忠诚之魂。始终把建设忠诚型政府摆在首要位置,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旗帜鲜明讲政治,持续增强政治意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坚决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确保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积极挖掘传扬石城红色文化,大力弘扬伟大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建党精神,打造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

强化一等工作的价值追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作示范、勇争先”工作要求,持续保持争创一流的进取之心、只争朝夕的工作状态、敢闯敢试的昂扬斗志,主动出击、主动作为,敢于比拼、敢于争先,推动石城发展勇攀新高峰。紧盯目标抓落实,群策群力求突破,开足马力攻坚拔寨,排除万难兑现承诺,努力将美好的蓝图变成精彩的现实。始终坚持务实求真、质量优先,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保持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十个手指弹钢琴,力促各项工作时时争先、处处创优、全面一流,汇聚形成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磅礴力量

树立一心为民的政府形象。落实“三重一大”决策机制,提升决策科学化水平。全面依法履职、依法行政,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自觉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深化干部作风建设,坚决整治“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顽疾,着力提升办事效能和服务水平。强化财政预算硬约束,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34],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人民的“好日子”。

打造一心为公的廉洁政府。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履行“一岗双责”,不断增强制度约束力,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省、市、县廉洁从政相关规定,主动接受纪检监察监督。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严防、严惩各类腐败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拼搏成就佳绩,奋斗未有穷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乘势而上,奋力向前,为建设富裕美丽温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石城不懈奋斗!

注释:

[1]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3]厕所革命是指对发展中国家的厕所进行改造的一项举措,最早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厕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标志,改善厕所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这些国家人民的健康和环境状况

[4]“两山”: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5]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路

[6]五个全省第一:公众安全感、扫黑除恶满意度公安局、法院、司法局满意度,共全省第一。

[7]信访“三无县”全年无进京重复上访和集体上访、无赴省重复集体上访和50人以上大规模集体上访、无因信访问题引发的极端恶性事件和舆论负面炒作的县

[8]“五型”政府:忠诚型、创新型、担当型、服务型、过硬型政府

[9]国之大者:对中国共产党人而言,“人民”重于千钧,“人民”就是一切,让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国之大者”。

[10]两地三区:温泉康养旅游目的地、品牌运动鞋服智造基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

[11]“二十四字工作思路:创新引领、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

[12]三大发展战略: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

[13]六大主攻方向:科技创新、工业倍增升级、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

[14]“专精特新”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工业中小企业

[15]新九通一平:“一平”为土地自然地貌平整,“九通”为通市政道路、雨水、污水、自来水、天然气、电力、电信、热力及有线电视管线。

[16]一核两带两翼两一闭环:一核,“浪漫琴江·温暖石城”休闲度假城市旅游极核;两带,县城至高田沿线乡村振兴文旅产业经济带和县城至龙岗乡村振兴文旅产业经济带;两翼,“赣江之源·花满莲乡”田园休闲旅游区和“山巅花海·多彩山地”山地休闲旅游区;两极,山巅花海八卦脑旅游极和源头活水赣江源旅游极;闭环,结合县内交通网络,形成县城-丰山-高田-木兰-小松-县城-珠坑-横江-赣江源-龙岗-大由-屏山-县城“8”字型乡村旅游带闭环。

[17]融“湾”、联“红”、汇“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大湾区度假后花园;联合周边县(市)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推进与周边客家文化旅游县(市)的区域合作。

[18]五个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

[19]接二连三:发展农业种养业的(第一产业)的同时,发展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以及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销售和周边服务(第三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20]三权分置改革: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

[21]三区三线:三区是指城镇空间、生态空间、农业空间,三线是指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城镇开发边界。

[22]多规合一: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

[23]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24]吹哨报到制度:街道吹哨,部门报到。

[25]新基建:指新型基础设施,目前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

[26]白改黑:水泥路面改为沥青路面

[27]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28]六多合一:多证合一、多规合一、多介合一、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测合一。

[29]映山红行动:江西省实施的企业上市行动。

[30]三请三回、三企入赣:请乡友回家乡,请校友回母校,请战友回驻地;央企、民企、外企入赣

[31]双减政策: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32]雪亮工程: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

[33]双提升:提升公众安全感,提升政法满意度。

[34]三公经费: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