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县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目录>赣江源镇>工作动态

【移风易俗大家谈】赣江源镇:“三堂”育“三风”

访问量:

    家风兴则民风淳,民风淳则乡风清。近年来,江西省石城县赣江源镇通过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和群众参与,以祠堂变学堂、讲堂和礼堂的形式推进源头“三风”文化建设,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借助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文明力量。

祠堂变“学堂”,传承良好家风

石城县赣江源镇地处赣州和古汀州交界地带,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客家宗祠文化厚重、影响深远,全镇共有大小宗祠132个,成立宗祠理事会36个。

近年来,该镇坚持以“耕读传家”作为祠堂建设主基调,打造融农家书屋、红色影院、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禁毒教育基地为一体的文化阵地,让百年古祠化身为乡村新“学堂”,赋能“千万工程”。如:2023年,赣江源镇赖氏族亲共同集资400多万元,对“蘭公祠”重新翻修,建成石城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实践基地,开展研学活动7场,教育未成年人210人次。

“以前祠堂被用来堆放杂物,破败不堪,也没人打扫。后来,镇党委政府积极协调,号召优秀乡贤宗亲,筹集资金,对祠堂进行修缮,改造成农家书屋或者研学基地,把良好家风传承下去,现在,每到升学季和教师节,理事会都坚持表彰优秀学子和优秀教师,截止目前,已坚持表彰12年,表彰优秀学子650余名,优秀教师70余名。”赣江源镇宣统委员说道。
祠堂变“讲堂”,培育淳朴民风
石城县赣江源镇秋溪村是中组部第一批“红色名村”,辖区内孔良公祠作为“秋溪整编”司令部的红色遗址,因地制宜开发红色研学路线;开展“红色讲堂”活动,聘请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等讲述共和国红色历史和秋溪村红色故事,退休老教师、文明顾问赖国团退休后,义务当起了村里的红色故事宣讲员,每次“红色讲堂”开讲前后,他都会和志愿者一起仔仔细细把各个文物展柜擦拭干净,把环境卫生打扫好。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利用宗祠讲堂这个平台,教育孩子们爱国爱党、好学善思,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以榜样的力量推动精神的传承”,赖国团如是说。
结合圩镇网格化治理开展“网格夜话听民声”活动,村民群众齐聚一堂,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或无职党员担任网格长,一边宣讲党的最新理论、惠民政策,一边收集群众们意见建议,博采众言、精准施策,真正做到“民呼我为”,推进乡村善治。
祠堂变“礼堂”,弘扬文明乡风
石城县赣江源镇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带头弘扬社会新风,推进移风易俗的作用,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在“管好”和“用活”祠堂上下功夫,在制度创新上求突破,在管理运行上出实招,在作用发挥上见成效,做到了农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
通过打造“新风礼堂”,一起制定村规民约,引导村民把婚丧嫁娶事宜集中到祠堂办理,邀请宗族长辈老人、优秀乡贤甚至镇领导来主持,既节省了开支弘扬了新风,又增涨了脸面扩大了影响。
“在以前,要是酒店的规格太次了,别人背后会说主家抠抠搜搜的!”谈起村民以前爱攀比的情形,赣江源镇友联村党支部书记刘兰香说,“过去大家的虚荣心作怪,办喜事都要去大酒店,额外的花费不少。现在大家统一到祠堂来做酒,都是一样的标准,根据时令节气吃吃家常菜唠唠家常事,既拉近了感情又减少了支出,主家办得满意,客人吃得开心,真是两全其美、其乐融融。”
相关文章:
赣江源镇 赣江源镇

【移风易俗大家谈】赣江源镇:“三堂”育“三风”

赣江源镇 2024-12-16

    家风兴则民风淳,民风淳则乡风清。近年来,江西省石城县赣江源镇通过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和群众参与,以祠堂变学堂、讲堂和礼堂的形式推进源头“三风”文化建设,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借助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文明力量。

祠堂变“学堂”,传承良好家风

石城县赣江源镇地处赣州和古汀州交界地带,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客家宗祠文化厚重、影响深远,全镇共有大小宗祠132个,成立宗祠理事会36个。

近年来,该镇坚持以“耕读传家”作为祠堂建设主基调,打造融农家书屋、红色影院、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禁毒教育基地为一体的文化阵地,让百年古祠化身为乡村新“学堂”,赋能“千万工程”。如:2023年,赣江源镇赖氏族亲共同集资400多万元,对“蘭公祠”重新翻修,建成石城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实践基地,开展研学活动7场,教育未成年人210人次。

“以前祠堂被用来堆放杂物,破败不堪,也没人打扫。后来,镇党委政府积极协调,号召优秀乡贤宗亲,筹集资金,对祠堂进行修缮,改造成农家书屋或者研学基地,把良好家风传承下去,现在,每到升学季和教师节,理事会都坚持表彰优秀学子和优秀教师,截止目前,已坚持表彰12年,表彰优秀学子650余名,优秀教师70余名。”赣江源镇宣统委员说道。
祠堂变“讲堂”,培育淳朴民风
石城县赣江源镇秋溪村是中组部第一批“红色名村”,辖区内孔良公祠作为“秋溪整编”司令部的红色遗址,因地制宜开发红色研学路线;开展“红色讲堂”活动,聘请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等讲述共和国红色历史和秋溪村红色故事,退休老教师、文明顾问赖国团退休后,义务当起了村里的红色故事宣讲员,每次“红色讲堂”开讲前后,他都会和志愿者一起仔仔细细把各个文物展柜擦拭干净,把环境卫生打扫好。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利用宗祠讲堂这个平台,教育孩子们爱国爱党、好学善思,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以榜样的力量推动精神的传承”,赖国团如是说。
结合圩镇网格化治理开展“网格夜话听民声”活动,村民群众齐聚一堂,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或无职党员担任网格长,一边宣讲党的最新理论、惠民政策,一边收集群众们意见建议,博采众言、精准施策,真正做到“民呼我为”,推进乡村善治。
祠堂变“礼堂”,弘扬文明乡风
石城县赣江源镇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带头弘扬社会新风,推进移风易俗的作用,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在“管好”和“用活”祠堂上下功夫,在制度创新上求突破,在管理运行上出实招,在作用发挥上见成效,做到了农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
通过打造“新风礼堂”,一起制定村规民约,引导村民把婚丧嫁娶事宜集中到祠堂办理,邀请宗族长辈老人、优秀乡贤甚至镇领导来主持,既节省了开支弘扬了新风,又增涨了脸面扩大了影响。
“在以前,要是酒店的规格太次了,别人背后会说主家抠抠搜搜的!”谈起村民以前爱攀比的情形,赣江源镇友联村党支部书记刘兰香说,“过去大家的虚荣心作怪,办喜事都要去大酒店,额外的花费不少。现在大家统一到祠堂来做酒,都是一样的标准,根据时令节气吃吃家常菜唠唠家常事,既拉近了感情又减少了支出,主家办得满意,客人吃得开心,真是两全其美、其乐融融。”
石城县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