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西省石城县横江镇瞄定乡村全面振兴目标,以实施“红韵横江”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为牵引,撬动中彩项目等资金1.303亿元投资建设项目17个,有效探索出一条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发展的横江路径。2023年以来,该镇先后获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江西省“生态园林城镇”等称号。
突出三产融合,实现“产业红”
在“红韵横江”项目的加持下,引入杭州客商成立赣州稻念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探索打造农业数字化智慧稻田,新建稻念香数字农业示范基地,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采取统一种子、统一育秧、统一技术、统一回收、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分户种植等“六统一分”合作方式,示范带动800多户粮农参与双季稻种植。安排中央彩票公益金500万元建设示范农耕园,新建集稻谷烘干、大米加工、油菜籽加工于一体的农产品加工厂,为村民发展富硒产业奠定基础。开展品牌创建活动,全力推进绿色、富硒、有机产品认证,2023年以来,新增有机农产品认证15个、富硒产品认证2个、绿色食品认证2个,全面打通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品牌打造、市场销售全产业链。2023年公司收益377万元,带动20余户脱贫群众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新建文旅体验区,打造秘密金库陈列馆、整治提升丹阳村至张坑村沿线人居环境、实施溯溪整治工程、提升“丹阳—圩镇”一河两岸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带、新增烟坊数字化休闲农业观光点,形成了沿横江河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带、中央苏区秘密金库红色研学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红色文旅体验区、白鹭生态农旅休闲区、富硒农业产业示范区“一带两地三区”发展格局,全镇产业发展活力充分释放。
深挖红色资源,实现“治理红”
推行“太雷厚礼”,打响“太雷品牌”,修缮提升太雷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新建太雷县纪念广场,改造太雷路,设立太雷议事亭,打造成为赣闽边际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基地,传承发扬苏区太雷县红色精神。依托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秘密金库,挖掘展示其蕴含的“信念坚定、严守秘密、清正廉洁”精神内核,成为全县有影响力的红色研学和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通过邀请革命先烈张太雷亲外孙冯海龙将军和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黄明彦现场讲述张太雷同志的革命故事,聘任常州三杰馆馆长马岚为太雷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文化顾问,邀请讲述张太雷事迹的电影《觅渡》主创方一行来县开展路演系列活动;举办“水韵横江、印象太雷”暨庆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秘密金库创立90周年、国家公祭日十周年暨张太雷同志牺牲96周年纪念活动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发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全镇群众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感恩奋进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力量持续增强。同时结合“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模范评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向上向善,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形成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2023年以来,全镇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99.67%,信访件同比下降46.4%;横江村获评2023年度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
传承红色基因,实现“党建红”
在项目建设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项目点上高高飘扬,总结形成了以“横江干群齐心协力,拼经济拼发展,促旧貌换新颜”为主要内容的“横齐新”党建品牌,推动“红韵横江”项目建设提质增效。秉承苏区精神、太雷精神,不断从革命时期党的建设历史经验中汲取养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党建引领,汇聚政策、资金、资源、信息、人才、科技等优势资源投入乡村振兴,全面落实联农带农,实现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2023年以来,先后引进水稻制种、肉牛养殖、特色农业种植、服装加工等企业20余家,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总额达到210万元以上。建成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平台,整合“一团一书记五顾问”、乡贤等力量“入网”,选优配强网格员761名,完善“村党组织—包联干部—网格长—网格员—联系户”网格体系,发挥“一网情深·网格驿站”宣传议事功能,畅通党群面对面沟通渠道,零距离解决问题,党群干群关系日益紧密,党的群众根基有力筑牢。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职业菜农、乡村工匠360余名,聘请30余名乡贤为乡村振兴顾问,把8位优秀客商、优秀乡贤聘为乡村振兴“三资”管理CEO,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动能。2023年,横江村、丹阳村成功获评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