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县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县农业农村局>政策文件

石城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石城县2022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

访问量: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相关单位:

经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同意,现将《石城县2022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石城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65

石城县2022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实施方案

为充分利用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改变当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低现状,达到整县推进的目的,在2019-2021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基础上,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全面做好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的通知》(农办科〔201920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基本情况

石城县为典型的南方丘陵山区农业县,全县耕地面积约33.2万亩,素有“烟、莲、稻”三分天下种植习惯,各种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但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以往受交通不便、市场开拓不够等因素制约,秸秆主要是燃烧为草木灰还田,作为饲料、燃料、基料利用较少,而作为原料外调基本上无。随着农业机械化耕作和秸秆禁烧措施的落实,县域内农作物秸秆利用方式仍停留在简单的直接还田,且还田质量不高,对提升耕地地力效果不明显,其他方面的综合利用率依旧偏低。

根据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及抽样调查测算:2021年我县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总量为 13.28万吨,可收集秸秆量为  10.3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量9.82 万吨,综合利用率95.33%。其中:肥料化利用量9.26万吨,占82.25%;饲料化利用量1.05万吨,占9.33%;燃料化利用量0.45万吨,占3.97%;基料化利用量0.01万吨,占0.04%;原料化利用量0.06万吨,占0.60%

二、建设目标

以绿色生态循环为导向,县域秸秆全量化利用为目标,积极探索以农用为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金投向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构建秸秆收储运体系机制,扶持秸秆肥料化利用企业、秸秆饲料化利用企业、秸秆原料化企业、秸秆基料化企业、秸秆能源化企业的秸秆仓储能力,提高“五料化”利用率。2022年以秸秆粉碎还田利用为主,在全县11个乡镇各抓好一个3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秸秆粉碎还田(包括生物腐熟还田、秸秆沤肥还田)示范区建设,通过示范带动作用,提升我县秸秆还田质量;年内实现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3%以上,直接还田质量和离田利用水平提升,基本杜绝秸秆露天焚烧。

三、基本原则

  1.多元利用,肥料为主。因地制宜,结合县域农业生产实际,当前以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腐熟还田、有机商品肥生产利用为主,以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原料化为辅的秸秆综合利用的结构和方式,形成具有县域特点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同时关注秸秆利用方向、技术信息,主动开拓市场,充分利用秸秆市场价值提高农民生产效益。

  2.集中连片,整县推进。在秸秆资源量大、基础好、相对集中连片、利用产业成熟的区域,以村为单位整体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力争“建成一片,成效一片”,到2022年最终实现全县全面覆盖。

3.完善体系,长效运行。通过政府引导扶持,构建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建立完善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体系、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调动农民、合作社、企业等多方积极性,培育秸秆利用产业主体,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秸秆利用产业发展。

四、主要内容

(一)做好抽样统计调查,完善县级秸秆资源台账

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建设试点的通知》(农办科〔20193号文)要求,结合本县实际,按照秸秆产生与利用情况调查监测标准和方法,针对我县水稻、莲子、烟草、油菜、花生、大豆、薯类等农作物秸秆的不同利用方式、途径和主体,开展常态化、规范化的抽样统计调查,摸清资源底数,掌握农作物秸秆的产生量、直接还田量、离田利用量等基础数据,了解本县秸秆产生和使用情况。通过抽样统计调查,进一步做好县级秸秆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为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进行相关产业布局和动态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二)推进秸秆科学还田示范建设,开展秸秆“五料化”综合利用

整合耕地地力提升补贴和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等支持政策,建设一批秸秆还田利用为重点的示范区,推广秸秆机械直接粉碎等还田技术,确保秸秆还田质量。同时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秸秆离田利用,延伸秸秆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结构优化和提质增效。

1.2022年在每个乡镇选择1300亩以上集中连片农田,推广机械直接粉碎还田、生物腐熟、秸秆沤肥等开展秸秆还田示范区建设。在项目实施期间,对符合《石城县水稻秸秆机械全量还田技术要点》(见附件1)、《稻草还田技术要点》(见附件2)技术要求的,分别对参与秸秆还田示范建设的农机手和农户进行奖补,其中农机手按15/亩给予奖补,种植户按照20/亩的给予奖补。

2.以奖补的方式,鼓励有关专业合作社、企业以离田方式收集水稻、烟草、薏仁、莲子、玉米等秸秆,为本地相关企业生产生物有机肥、草食畜牧业饲料、食用菌产业基料、固化成型燃料等利用提供原料。根据秸秆收储入库量进行实测计量,对签约秸秆离田实施专业合作社、企业进行奖补,其中:水稻秸秆按80/吨,烟草、薏仁、莲子、玉米等秸秆按120/吨给予奖补。

(三)做好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由县农业农村局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本项目实施工作进行质量监督、验收审核、效益评估。主要包括:按照实施方案对示范区、社会化服务体系、秸秆收储运体系有关建设内容及奖补条件,进行质量监督和审核验收,并开展效益评估,提交相应报告,为项目顺利保质保量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同时选择一家有资质的科研院所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做好项目建设中有关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落实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政府办、县发改委、县生态环境局、县统计局、县林业局、县烟草局等有关单位及各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石城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农业农村局。

有关单位及各乡镇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项目推进工作:

县农业农村局为项目牵头单位,要做好秸秆综合利用集成技术和成熟模式技术推广,要组织各农机专业合作社做好参与秸秆收储运体系社会化服务的招标竞标、建立健全项目建设管理、政策扶持、技术支撑、资金管理等保障机制,协调有关单位完善相关配套措施,落实收储体系用地、运输、加工等优惠政策,同时要做好秸秆资源平台建设。

县财政局要制定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使用办法,建立政策扶持,明确项目资金补贴对象、补贴标准和补贴程序,并及时拨付项目资金,以提升工作成效。

县政府办要做好各成员单位的协调、调度和有关督查工作。

县发改委要做好相关政策指导等工作。   

县生态环境局负责各乡镇秸秆禁烧的考核。

县林业局要加大野外禁烧宣传和打击力度,杜绝秸秆露天焚烧现象。

县统计局要做好相关政策指导、统计平台建设等工作。

县烟草局要做好相关台账,开展烟草秸秆收储宣传,支持收储单位工作。

各乡镇要将工作任务及时落实到点,强化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抓好秸秆禁烧、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的宣传,做好示范点和秸秆收储点建设工作,为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和收储运做好服务,实行整乡推进。

各单位各乡镇要紧密配合,切实提高各实施主体参与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县乡(镇)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实施、农民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落实实施主体

采取自愿申报和竞争性选择相结合的方式,在本县落实一批具备集中连片、基础条件好的粮食种植大户、各农业经济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为示范实施主体参与本项目中来。县农业农村局要与承担工作任务的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签订示范协议,明确责任义务,并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网站或市级以上农业部门网站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三)规范资金使用

2019年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中央补助资金358万元,2019-2021年已经实施项目资金 290 万元。项目实施将严格按照财政部、农业部《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1742号)的要求,加强和规范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项目实施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由县农业农村局会同财政局根据工作任务,制定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中央补助资金支持对象主要是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承担项目任务的单位和个人,不得用于与秸秆综合利用无关的支出。

(四)规范项目管理

一是建立调度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一年一总结,及时掌握各项工作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

二是规范档案管理。各单位各乡镇及时收集整理创建方案、协议、总结等文档和图片资料,装订成册、归档管理。

三是加大宣传引导。各单位、各乡镇要结合秸秆露天禁烧工作,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报纸、电视、手机、互联网、墙报、横幅等媒体、宣传方式,展示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

(五)加强技术支撑

县农业农村局要因地制宜制定技术方案,确定一家以上的科研院所作为工作技术支撑单位,指导承担工作任务的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选择成熟可靠、先进适用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组建由相关行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工作组,开展经常性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并配合对秸秆还田标准、收储运点建设标准进行检查。

(六)加大绩效评价

建立项目全程监管和绩效考评机制。项目参与各单位、乡镇、社会服务组织、企业对照项目目标任务和实施方案,开展项目实施自评工作,并于20221215日前向县领导小组提交绩效自评报告。

县农业农村局、财政局要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监管,特别要对秸秆还田面积、还田标准执行、还田效果情况进行现场勘验;对秸秆收储仓储中心建设标准、要求和材质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测量和照相,形成书面报告和影像资料,为项目验收和省市级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附件:1.石城县水稻秸秆机械全量还田技术

2.稻草还田技术要

附件1

石城县水稻秸秆机械全量还田技术

一、联合收割机秸秆一次性粉碎还田技术

利用带粉碎装置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切割摘穗、输送、脱粒、集箱、秸秆粉碎多项程序,再通过拖拉机把秸秆翻入表土的秸秆还田农机化集成技术。技术要点:

1.利用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安装秸秆切碎装置;

2.要求收割作业时,严格落实割茬限高不高于15厘米和秸秆切碎后茬长10厘米以内,进行均匀抛洒,保证还田效果;

3.大中型拖拉机带驱动耙、旋耕机进行深翻、深耕,把切碎秸秆翻入表土中,表面不外露秸秆。对于中小拖拉机难于把秸秆翻入表土的田块,建议使用8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深翻,保证秸秆不影响后期播种;

4.农机具作业时,应根据田块的具体形状确定作业路线,应尽量避免或减少重耕、漏耕及小角度转弯次数。

二、拖拉机秸秆二次粉碎还田技术

对因田块等特殊原因,联合收割机收割后,秸秆留茬高于15厘米,或秸秆切碎没达标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专业秸秆还田机进行二次粉碎,再通过拖拉机把秸秆掩埋深翻至表土下。

附件2

稻草还田技术要点

一、稻草直接还田的优点

1.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据分析,干稻草内含氮0.55%,磷酸0.2%,氧化钾1.95%,硅酸10%18%,有机质63%70%。稻草中这些丰富的有机质和多种养分施入土壤后,经微生物分解释放,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补充多种养分,供下茬作物吸收利用。

2.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肥力。稻草直接还田,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增加多糖类物质的分泌,有利于产生新鲜腐殖质,促进土壤水稳性团粒结构的形成,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明显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使得土壤中的水、肥、气、热趋于协调,土壤肥力明显提高。

3.增加土壤微生物活动,化潜在肥为速效肥。稻草直接还田,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大量的能源物质,刺激各类微生物数量的增长,加速土壤微生物的循环。其结果,一方面土壤微生物能直接分解土壤有机质和土壤中的难溶性矿质养分,活化土壤的潜在养分;另一方面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能产生各种有机酸,促进土壤中磷、钾和微量元素的释放。

二、稻草直接还田的技术要点

1.稻草直接还田的方法。早稻稻草直接还田作晚稻基肥用,可以解决晚稻有机质不足的问题,常采用的方法是粉碎还田法,可利用联合收割机粉碎系统将稻草切成多段(每段长10厘米左右),均匀地撒入田间,同时为加快稻草腐烂速度并中和酸性,应施入适量的石灰(酸性土每亩35千克左右),然后进行翻埋、灌水浸泡,1个星期后耙平插秧。

2.稻草直接还田的时间和用量。在稻草直接还田的时间上,宁早勿迟,越早越好,最迟也要在插秧前七天翻埋。因翻埋的稻草1周以后在淹水条件下厌氧分解,易产生各种有机酸和还原性有害物质,此时插秧则严重影响水稻生长,容易发生化学或生理性黑根、黄苗,严重时死苗。稻草在腐烂发酵过程中,田中的水要保持不进不出,否则会影响腐烂速度,并造成养分流失。稻草还田量应掌握如下原则:薄地宜多,肥地宜少;距离插秧期近的宜少,距离插秧期远的宜多。一般用量以本田鲜草总量的40~50%为宜。

3.防止生物夺氮的措施。利用早稻草还田的晚稻田,应配合施用速效氮肥,以降低碳氮比,加快稻草腐烂,避免发生微生物与禾苗争夺氮素营养,以满足禾苗分蘖时对氮素的需要。防止因稻草分解初期发生生物夺氮造成的不利影响而。通常每亩施碳酸氢铵1015千克或硫酸铵10千克。

4.防止水稻黑根、死苗的措施。直接还田的稻草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较多的有毒还原性物质以及各种有机酸,时间一长,易引起水稻黑根、死苗。应采取合理排灌,科学管水(干干湿湿,浅水勤灌),配合露田和晒田等措施,既加速稻草的腐解,又能抑制有毒物质的形成。

5.病虫害严重的稻草避免直接还田。稻草直接还田不能像堆肥一样在腐解中产生高温而杀死病菌、虫卵,因此病虫害严重的稻草直接还田会通过土壤传播给下季作物,造成损失,应离田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