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决策公开>规划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关于石城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访问量: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三大高地、五大战略”[1]部署要求,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八大行动”[2],聚焦“拼经济、拼发展”工作主线,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向好发展。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3%,出口总额下降1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5%10%

(一)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密经济运行监测,持续加大政策供给,有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全县经济总体呈现“回稳有力、势头向好、动力增强”的特点,“回稳有力”即:经济运行一季度良好开局,二季度承压下行,三季度企稳回升,四季度持续恢复,展现较强韧性,大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上年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正增长。“势头向好”即:有效投资持续充分发力,继续保持发展良好势头。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用活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工具,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特别国债等资金11亿元以上,16个省大中型项目、71个市级调度“八大行动”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56.27亿元、86.89亿元,占年度计划122.47%112%“动力增强”即:全力稳预期提信心,发展支撑不断夯实。顶格落实省市系列稳经济政策措施,因地制宜率先出台实施县巩固提升经济22条”,有效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主体信心。2023年,全县新增市场主体3486户、增长4.57%;为市场主体减负超6亿元。全面落实各项促消费政策,举办系列促消费活动,发放政府电子消费券550万元,带动消费金额约3500万元;全年网络零售额突破12.5亿元,继续领跑三类县。金融服务实体力度加大,12月末全县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

(二)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一是振兴发展稳步推进。充分发挥对口支援作用,协调推动司法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省林业科学院等中央对口支援部委、省直单位出台年度计划,成功争取中央公益彩票金红韵横江项目资金4000万元。用好议事协调推进机制,推动石城产业园开展扩区调区前期工作等4个事项分别纳入部际联席会议、省苏区振兴发展领导小组会议重要议题。《石城深化“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移风易俗改革助推乡村振兴》《石城县构建“政府+社会力量+合作社+莲农”机制助力白莲产业振兴》入选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典型案例。二是全面融湾步伐加快。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成功举办全域旅游(深圳)推介会,粤盛新材料建成投产,引进深圳大为硅矿精深加工等一批重大湾区项目。推动深石合作走深走实,顺利承办深圳市罗湖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示范班,新增与深圳罗湖区统战、大鹏新区工会、小额信贷行业协会签订合作协议,持续选送干部跟岗锻炼,对接融入水平进一步提升。三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建成智慧物流园,森林温泉酒店成功创评银树叶级绿色旅游饭店,顺利推动与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签署重点学科共建协议,德都食品、大由大食品分别获评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企业纳入省级重点企业上市后备库,六个区域性中心[3]建设不断加快。

(三)产业基础持续夯实。一是农业生产稳产稳增。全面完成粮食种植任务,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9.56万亩,新建成高标准农田5.28万亩,粮食安全基础更加牢固。烟叶、白莲、蔬菜等产业持续壮大,生猪增养完成省定任务。坚定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新增绿色、有机、富硒农产品“圳品”[4]认证共43个,创建千亩富硒高标准示范基地1个,雄达白莲获评首届“赣南硒品”企业。二是工业经济平稳运行。预计2023年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增长2%,工业税收增长10%,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首位产业加速壮大,品牌运动鞋服集群获评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新旭晖鞋业获评2022年度市纺织服装智能制造先进企业,华御体育、威马智制造等重大项目全面投产。平台实力稳步增强,开发“一园四区”[5]面积514亩,新建标准厂房5万余平方米,园区扩区调区申请获省发改委批复。数字经济发展提速,入选省、市级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清单17个,上云企业突破1000家,预计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增长20%三是服务业恢复强劲。文旅市场持续升温,成功举办第十一届旅游文化节等系列重大文旅活动17场,全县累计接待旅游人次660万,旅游总收入57亿元,按可比口径预计同比去年分别增长45%40%。商贸物流发展壮大,县域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试点高效推进,县域配送中心开仓运营,“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集配实现全县全覆盖。着力提振住房消费,出台促进房地产发展政策15条,全县二手房成交面积增长10.55%

(四)动力活力持续释放。一是赋能“改革链”。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基本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全覆盖,100项“一件事一次办”[6]581个高频事项“跨域通办”[7]2205个政服事项“全程网办”[8]379项包容免罚清单体现执法温度。创新“县乡联办”[9]审批服务、二手房“带押过户”等做法,36项惠企政策实现“线上兑付”,营商环境评价有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攻坚行动,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农业农村等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效。社会救助窗口标准化改革获评全省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案例。二是建强“创新链”。鸿豪产业园申报市级众创空间,新增国家级科技小院1个、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6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36件,电子商务数字化集聚区入选市级数字经济集聚区,全自动集成一体化高柔性智能鞋服生产工艺入围市技术革新奖,引进高层次人才128人、急需紧缺人才427人,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三是融合“招商链”。招大引强成效显著。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大力开展产业链清单化、目标化精准招商,成功引进重大项目38个,投资金额达208.51亿元;首个总投资100亿元的中国通用鞋服纺织科技园项目落户石城。对外贸易稳中提质。实际利用外资连续7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大由大食品实现全省速冻面饼类食品出口零突破,办理企业RCEP原产地证总量居全市第一。

(五)城乡面貌持续更新。一是城乡布局不断完善。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通过市级专家评审,完成18个省定重点村村庄规划编制;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增至13.9平方公里。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发展九路等9条城区支路及断头路建成通车,石城新汽车站全面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个,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2093套。新增停车位2108个、如厕厕位3724个。建成市政供水、污水、燃气管网66.5公里。二是城乡品质不断提升。全面推进“五城同创”[10],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双车道30公里、危桥2座、户厕4113户,建成农饮提档升级项目43个,打造美丽宜居村庄14个、美丽庭院2083个。珠坑乡、小松镇分别通过市级示范乡镇、美丽乡镇考核验收。赣江源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丹溪村获评全国古村古镇保护优秀案例。三是城乡生态不断改善。加强能耗双控管理,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呈下降趋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9.7%,县域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抓好生态保护修复,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4.85万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28.18公顷。获评国家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丹溪村获评省级乡村森林公园。

(六)社会事业持续进步。坚持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7.36%一是社会保障坚实有力。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823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252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突破90%,鸿豪产业园获评市级创业孵化基地,铜锣湾社区、小松村被评为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养老、医疗、低保扩围增效,重要民生商品量足价稳。二是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4个提高民生品质行动项目扎实推进,石城一小城北校区、石城二中城北校区、赣江源镇中心卫生院相继投入使用,县人民医院医疗康复大楼、县儿童医疗保健中心等项目全面开工,新增普惠公办托位249个、园位510个、上学座位2880个、家庭养老床位100个。5个乡镇成功获评“江西省卫生乡镇”,县人民医院获准注册三级综合医院执业登记。三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化平安石城、法治石城建设,稳步化解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常态长效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国家安全、信访维稳、食品安全工作全面加强,石城被命名为“全省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江西省食品安全治理示范县,全县公众安全感、政法满意度持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形势总体稳定向好,安全生产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2023年,宏观环境错综复杂,全县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来之不易。需要说明的是,今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疫情“疤痕效应”仍未完全消除,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国内市场需求不足、预期偏弱,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居民就业和收入承压,投资消费信心不足,叠加统计造假整改整治、调优结构等非经济因素影响,我县和全市一样,预计GDP、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5个指标增幅低于全年计划。

与此同时,结合“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受挫。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我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投资稳增长压力较大。带动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落地不多、储备不足,支撑赶超发展的新动能还不够足。二是产业转型升级有待加快,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仍需加强。三是创新能力仍然偏弱、要素集聚能力不强,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四是营商环境仍需优化,政务服务效能还需进一步提升。五是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重点领域风险不容忽视,等等。对此,我们一定实事求是、直面问题,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一)总体要求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全县上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及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围绕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防范化解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八大行动”,高质量打造“两地三区”[11],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石城篇章。

(二)预期目标

2024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6.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8%左右,实际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增长5%以上,实际使用外资增长6%左右,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三、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

(一)加快促进经济运行全面回升。一是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实施项目投资“赛马”激励机制,加强24个省大中型项目、138个“八大行动”项目调度,加快天贻香酱酒(二期)、美满生活(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通用鞋服纺织科技园、通用机场等项目,建成G206石城小松至石子排段改建、济广高速石城北出口连接线并通车。抢抓政策“窗口期”,力争谋划储备2024年中央预算内、专项债、特别国债等项目80个以上。落实促进民间投资、支持企业技改升级等政策措施,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补短板重大项目建设。二是更好发挥消费基础作用。着力丰富消费场景,深入推进商贸消费提质扩容三年行动,办好“迎春消费季”等各类促消费活动,加大棚改货币化安置力度,促进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带动服务消费、大宗消费加速回暖。加快文旅消费复苏,更大力度实施“引客入县”,举办旅游文化节等特色赛事和节庆活动,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石城段)建设,争创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名县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力争全年接待旅游人数、实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7.7%29.8%。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打造鞋服数字电商直播基地,积极培育工业品消费,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消费模式。三是持续发挥政策支撑作用。加强政策预研储备,延续优化一批阶段性政策,研究出台一批针对性政策,积极谋划一批储备政策,积极开展政策解读和预期引导。落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推动县域首位产业、特色产业发展。及时制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责任分工,有效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持续抓好系列惠企政策落实,力争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5亿元以上。

(二)加快推动重大战略成势见效。一是加快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持续落实落细革命老区1+N+X[12]政策文件及省60条”支持政策,推动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灵活用好重大议事协调推进机制,争取创建“四好农村路”[13]全国示范县,支持石城县建设军民合用无人机场,打造军民融合示范区等纳入部际联席会议、省苏区振兴发展领导小组推进会议重要议题,协调解决一批涉及石城重大事项。充分发挥中央单位对口支援重要直通车作用,争取省林业科学院在石城共建博士工作站,推动落实一批重点援促事项。二是全面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持续推进深石对口合作走深走实,推动石城县森林温泉度假酒店认定为深圳市技术工人疗休养基地,推动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帮扶石城县职校取得实质性进展。争取石城县与深圳市共建数字乡村先行示范点、石城县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系统培训基地纳入深赣合作重点事项。完善与罗湖区协商合作长效机制,争取区县合作、干部交流等事项取得更大突破。三是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水平。以省级层面出台新一轮支持赣州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政策措施为契机,加快推进石城温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浪漫琴江文旅街区创评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等重点事项,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要素持续集聚,提升“六大区域中心”建设水平。

(三)加快推进实体经济发展壮大。一是推进工业产业体系做大。出台实施重点产业链3212”行动计划,力争规上工业营收突破110亿元。持续壮大品牌运动鞋服产业,积极创建省级品牌运动鞋服示范基地,引进一批优强企业、互补企业,推动运动鞋服产业集群发展,力争新培育亿元以上鞋服龙头企业1家。全面做好硅产业谋篇布局,推动深圳中通硅矿精深加工项目尽快落地投产。转型升级新型机械制造、绿色食品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着力扩增量、优存量,加快推进海润制衣、佳莱鞋业等11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开工建设康柏校服、福兴再生纤维品等项目。深入推进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管委会+平台公司”运营模式,完成产业园扩区调区工作,实施“节地增效”行动,深化“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新增园区平台600亩、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努力实现园区进位赶超。二是推进数字赋能做优。加快产业数字化,深入实施数字产业赛道赶超行动,推动2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完成上云企业400家,打造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家以上,引进亿元数字经济企业1家以上,力争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增长10%以上。推动数字产业化,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新建立5G基站100座;新增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农业互联网示范企业各1家,争创省级数字经济集聚区。三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做强。深入推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森林温泉(二期)、天沐温泉(二期)、闽粤通衢历史文化街区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推动赣江源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加快发展夜间经济、网红经济、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力争全县网络销售额突破14亿元。持续推进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省级县域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试点县项目,不断提升金融、物流服务水平。

(四)加快构筑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一是坚持向改革要活力。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积极开展新一轮对标大湾区优化提升行动,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域试点,持续高质量抓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41项年度任务落实,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入开展“新官不理旧账”专项治理,加快建设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区。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做强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巩固拓展“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移风易俗改革成果,持续推进乡镇“一级财政”试点、乡村工匠培育、乡村振兴项目资产CEO管理、县域医共体建设等重点改革事项,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二是坚持向开放要空间。持续开展招商引资“赛马比拼”,高质量举办“粤企入赣”[14]“三请三回”[15]等系列招商活动,确保全年引进重大项目6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积蓄发展新动能。着力稳定外资外贸,推动稳外贸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鼓励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鞋服、矿山机械生产企业赴欧美及非洲参展参会,引导企业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三是坚持向创新要动力。培育创新主体,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以上,高成长性企业实现“零突破”。做强创新平台,支持德都食品通过市级技术创新中心验收,推动江西省鞋类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石城)资质扩项升级。引育创新人才,力争全年引进培育产业领军人才30人以上、高层次人才70,吸引100名以上大学毕业生来县返县就业创业。

(五)加快实现城乡发展互融互促。一是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进功能微更新。大力实施城市能级提升行动,加快建设金丰路等5条重点城区道路,完成3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545套。加快新汽车客运站、智慧停车等项目建设,推进城区燃气老旧管网更新改造,进一步补齐城市短板。促进品质再提升。常态化开展“五城同创”,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有序实施垃圾试点分类工作,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二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好国家和省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快推进3.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2.67万吨,生猪出栏15.3万头以上;深入开展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三年行动,推动烟、莲、菜等产业扩面提质,力争新培育年营收超亿元企业1家、引进1个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推进11个示范点及50个新村点建设,新改建农村户厕2500个,创建美丽乡镇1个、美丽村庄8个和美丽庭院500户。巩固深化各项农村改革,培育壮大乡镇经济,确保年内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20万元。三是全面涵养秀美生态。全面实施碳达峰十一大行动,严格落实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完成上级下达能耗强度下降目标。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生态质量保持在全省前列。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7.2平方公里,低质低效林改造4.45万亩,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速绿色转型发展,全面推行GEP全域核算,争创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

(六)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一是用力保障基本民生。全力稳就业促创业,落实落细稳岗扩岗措施,完善提升零工市场功能,完成60个“就业之家”建设,持续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帮扶,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80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200人目标任务,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兜牢社会保障底线,推进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扩面提质增效。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扎实做好城镇困难群众解困脱困工作。二是倾力办好社会事业。持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推动托育服务、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新增托位120个、园位360个;深化集团化办学、“县管校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双减”[16],解决“大校额”[17]“大班额”[18]。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推进县第三人民医院扩建项目建设,实施基层医疗机构提标扩能,推动1所以上中心卫生院达二级医院水平,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继续实施25种大病专项救治和10种重大疾病免费救治,不断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建成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托育中心)和县老年养护中心。促进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三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打击养老诈骗和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石城。严厉打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不法行为,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决抓好安全生产,扎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牢牢守住安全稳定底线。

各位代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目标昭示新希望,新任务期待新干劲。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嘱托、不负使命,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石城篇章,不懈奋斗!

附件:1.石城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2.名词注释


附件1

石城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指标名称

2023增长

石城县

2024

计划增长

赣州市

2024

计划增长

江西省

2024

计划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GDP)

5%

6.5%左右

6%左右

5%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1%

7.8%左右

7.5%以上

6.5%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5.4%

4%以上

4%左右

4%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

-8%

7%以上

6.5%左右

3%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

6.8%左右

6.5%以上

6.5%左右

实际使用外资

13%

6%左右

3%左右

促稳提质

出口总额

-10%

10%左右

正增长

促稳提质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5%

5.5%左右

5.5%左右

5%左右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

10%左右

8.5%左右

7%左右


附件2

名词注释

1.三大高地、五大战略:“三大高地”,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高地、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和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五大战略”,实施产业升级战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实施科教强省战略、实施省会引领战略、实施治理强基战略。

2.三大战略、八大行动:“三大战略”,推进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八大行动”,工业倍增升级、科技创新赋能、深化改革开放、乡村全面振兴、城市能级提升、美丽赣州建设、提高民生品质、党建质量过硬行动。

3.六个区域性中心:区域性教育中心、科研创新中心、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医疗养老中心。

4.圳品:深圳市委市政府基于2018年出台的食品安全战略工作方案打造的高标准食品城市品牌,指由企业自愿申报经评价符合“圳品”标准体系要求的食品及食用农产品。

5.一园四区:“一园”指石城产业园;“四区”指古樟工业园区、屏山创业园区、小松创业园区和硅产业园区。

6.一件事一次办:将企业群众原来需要前往两个及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多件事,通过梳理整合、流程再造,“打包”成企业群众眼中的“一件事”,实现只填一张表、只提供一套材料,一次办好相互关联的多件事。

7.跨域通办:政务服务部门打破居住地和户籍地等地域限制,采取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等形式,通过“就近申报、异地收件、远程流转、跨层联办”机制,实现“审批权属不变、数据网络流转、批件快捷送达”的一种政务服务模式。

8.全程网办:全程在线办理,是指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提供申请受理、审查决定、颁证送达等全流程全环节网上服务。

9.县乡联办:采取“赋权扩权、下沉审核权、服务窗口延伸”等方式,运用政务浏览器、远程会议及桌面控制等数字化技术,推动县级高频政务事项向乡镇拓展延伸,实现政务服务跨层级、全流程、无障碍县乡联动办理。

10.五城同创:争创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双拥模范县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及保牌国家卫生县。

11.两地三区:“两地”指温泉康养旅游目的地、品牌运动鞋服智造基地;“三区”指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

12.“1+N+X”政策:“1”,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N”,“十四五”支持革命老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红色旅游发展等4个重点领域实施方案;“X”,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中央部委对口支援、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与东部地区部分城市对口合作等配套性政策文件。

13.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养护好、运营好农村道路。

14.粤企入赣: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引入江西投资发展。

15.三请三回:请乡友回家乡,请校友回母校,请战友回驻地。

16.双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17.大校额:学生人数超过2000人的小学;学生人数超过3000人的初中;学生人数超过4000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段学生人数超过4000人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学生人数超过3000人的完全中学。

18.大班额:城区学校每个班的人数剧增,超出中小学标准班额为小学45人、初中50人的现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