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政府建设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对推动政府职能依法履行、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行政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行政权力制约监督科学有效、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提高等方面都有较大作用。
一、开展情况
一是聚焦法治素养塑造。抓实学法环节,通过结合党委中心组学习、主题教育、干部讲堂等载体,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展“八五”普法等活动,不断提升镇村干部法治素养。召开法治建设工作会议4次,开设普法讲堂8期,制定2024年学法计划系统学习了《民法典》、《宪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
二是聚焦法治力量培养。持续提升镇执法大队工作水平,开展执法业务培训6次,5名干部通过执法资格考试,选派8名执法人员参加上级业务培训,镇领导班子成员和执法队员通过县司法法律知识测试,有序壮大法治服务队伍。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3次,培育法律明白人902人,配备法律顾问14名,为群众无偿提供法律服务32次。
三是聚焦浓厚法治氛围。建强法治阵地,纵深推进《民法典》等法治宣传日进社区、进校园、进网络、进圩镇、进企业“五进”活动,新建法治宣传长廊1处,年内累计新增宣传标语4条,增设横幅标语宣传20余条,开展集中宣传12次,普法讲座8期,普法宣讲150余次,发放普法读物800余本,累计受教育群众7000余人次。
四是聚焦行政监督全覆盖。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严格三务公开,全面推广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接受各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五是聚焦源头化解强举措。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用好“实诚人”调解机制,结合“四下基层”活动,利用周二领导干部常态化接访制度,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带头入村听访、上门寻访、公开接访活动。管好用好“雪亮工程”“码上提”等智慧平台,提升智慧治理水平。年内,化解历史积案2起,排查化解各类矛盾风险142起,办理12345政务服务热线工单85件,办结满意度100%。
六是聚焦依法行政严执法。坚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秉公执法,实行周巡查、月检查监管制度,累计发现制止“两违”行为37起,制止乱占耕地行为10起、野外用火3起,发放限期整改通知书23份,拆除违章建筑300余平方米,整改卫片图斑18.6亩,查处野外用火案件1个。
七是聚焦社会公共安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统筹推动禁毒、反诈、反邪教等各项工作,全年无恶性事件发生。境外涉诈人员全部劝返,未发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023年度赣江源镇公众安全感指数位列全县第三(99.8032%)。
八是聚焦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服务企业发展,构建公平有序发展环境,年内助力天贻香酱酒征地拆迁问题化解,完成项目一期建设。积极提供法律援助,稳妥有序推动篱园果蔬、黄桃基地等拖欠分红,为化解农民租金等问题,挽回经济损失近200余万元。
九是聚焦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年内邀请法律顾问对文稿、执法文书等审核把关47次,有效提升了决策合法性。
二、存在问题
一是执法队伍缺乏稳定性。事权与人事权不一致,乡镇工作人员普遍存在混岗现象,人员从事岗位流动性大,与要求执法人员相对稳定性、专业性相矛盾,执法力量难以保障。
二是执法经费保障没有跟上。乡镇财力紧张,基层执法力量缺少执法必要车辆、设备、服装,执法成本高,私车公用现象普遍,执法人员积极性较低。
三是执法能力亟需提升。县级相关权力赋权给乡镇后业务指导不够,权力下放但是专业人才未下放配备,仅靠每年一两次一两天的培训难以吸收执法技能,县局各部门须将赋权相关条款、工作流程对乡镇执法人员开展专题培训、同时日常加强联络指导;执法岗位人员流动性大,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且执法员兼职现象严重,其执法能力难以胜任依法执法工作。
四是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仍存薄弱环节,全民学法的意识还不够浓厚。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强培训,提升执法人员业务能力。将继续按照年度培训计划,从法律知识、执法程序、案件卷宗等方面按照执法人员岗位开展业务培训,同时积极争取县级部门支持,加强业务指导,并向优秀单位学习,探索执法小组建设。
二是加大执法投入,强化执法保障。继续加大执法投入,在执法培训课程、执法车辆、执法服装、执法装备等方面投入真金白银,确实保障执法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提升行政执法质量。认真贯彻落实好《江西省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5)》文件精神,进一步优化人员配置、抓实政治能力建设、严格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加强行政执法监督。
四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体系,全面落实关于法治建设决策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