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县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建设法治政府,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高质量打造“两地三区”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现将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健全推进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始终将法治建设主体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在实处。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镇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带头学法、坚决守法的表率作用,将党的领导贯彻我镇法治建设全过程。二是完善机制。将法治建设纳入了全镇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了详尽的工作举措,明确了责任和要求。三是加强学习。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党史学习教育、机关干部会议、法律明白人培训等方式开展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党员干部法治思维,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增强学法用法的法治观念。现镇拥有行政执法证工作人员25名。
(二)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加快推进便民服务。整合资源加强便民服务。整合全镇政务服务事项,将社保、医保、计生、民政、残联、一卡通等业务纳入便民服务窗口,实行便民服务与全镇其他业务互通互认,减少群众因忘带证件来回奔波,力求让群众“最多跑一次”。每日固定安排一名值班人员开展错时延时服务,满足群众节假日办事需求。明确村级帮办代办职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积极回应群众反映,处理各平台反馈事件,其中12345政府热线38起,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二是切实加强环境资源保护。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织密环保责任网格。持续推进“林长制”,加强林地保护,严厉打击图斑、乱砍滥伐、明火入山等涉林违法行为,建强森林防火半专业梯队。强化镇域水环境治理,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完善水库管理长效机制,消除农村黑臭水体,保持水质持续达标,持之以恒整治“小散乱污”企业和环保违法行为,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环境。
(三)全面依法行政,打造阳光政府。
在自觉接受上级党委政府和人大依法实施监督的同时,更加注重接受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进一步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及时受理反馈信息,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对行政行为实施监督的权利。积极开展法律知识培训,提升业务人员能力。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明确责任领导和时限,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
(四)加强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积极化解矛盾纠纷。
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开展“大走访、大调研,知民情、解民忧”专项行动,收集民情86件,调解矛盾纠纷50余起,对摸排出的51名精神障碍患者全部进行了登记造册,签订了监护协议,累计送治精神障碍患者11人次。深度整合赣江源派出所、赣江源司法所、“无职”党员和志愿者调解力量,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不让矛盾出镇,赣江源信访事件逐年减少。依托扫黑除恶行动,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和邪教活动,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没有发生涉黑涉恶刑事案件。完成“雪亮工程”建设,科学布局摄像头监控点87个,涉及12个村居,确保重要交通路口、重点部位、人员聚居地全方位无死角和24小时全天候监控。每年组织农村“法律明白人”培训和选树活动,连续两年荣获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制氛围不够浓厚。作为新成立不久的镇(2018年设镇),村民生活中接触法律机会不多,加上在镇里常住的基本上以老人和小孩为主,学法的意识还不够浓厚。
(二)人员配备有缺口。镇村两级拥有一定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较少,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原则,坚决把牢法治建设正确方向。充分认识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集中统一领导的重大意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法治赣江源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二)深入推进法治学习,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党员干部对宪法、民法典、党内法规、行政法规等各方面法律法规学习。一方面,定期邀请司法局和专家学者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提高干部队伍法律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法律知识测试、交流发言等方式督促各级干部主动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