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县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目录>赣江源镇>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赣江源镇政府信息公开属性源头认定制度

访问量:


第一条  为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依法有序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结合镇情和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政府信息公开属性认定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和“谁制作、谁认定”的原则。两个以上部门共同制作的政府信息,由牵头制作的行政机关负责认定,共同制作的部门有提供公开审查意见的义务。转发类公文应根据所转发公文公开属性认定;所转发公文没有认定公开属性的,应当征求发文单位意见后再认定公开属性。

第三条  政府信息在认定公开属性前,应当依照《保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审查。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应当听取权利人的意见。不能认定公开属性的,应当送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保密管理部门确定。

第四条  政府信息公开属性应当遵循依法、及时、高效的原则,在政府信息产生或者变更过程中同步确定其公开属性。

(一)主动公开信息。对涉及公众利益调整、需要公众广泛知晓或者需要公众参与决策的政府信息(具体包括《条例》第二十条、二十一条规定的信息),应当认定为主动公开信息。

(二)依申请公开信息。只涉及部分人和事,只对特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从事生产、安排生活、开展科研等活动具有特殊作用的政府信息,可以认定为依申请公开信息。

(三)不予公开信息。包括依法确定为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的政府信息;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政府信息;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公开会对第三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政府信息(第三方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会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予以公开);行政机关内部事务信息,包括人事管理、后勤管理、内部工作流程等方面信息;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形成的讨论记录、过程稿、磋商信函、请示报告等过程性信息以及行政执法案卷信息。

第五条  各部门拟制公文时必须明确公开属性,公文签批单必须有公开属性标记。确定为“主动公开”的公文,不可夹带“依申请公开”和“不予公开”的内容。拟不公开的,应依法依规说明理由。公文报批前应先送镇党政办审查。公文成文后,应在公文“附注”位置标注“此件主动公开”“此件依申请公开”“此件不予公开”等字样。拟不予公开又未说明理由的或者未标识公开属性的公文,应退回公文起草单位重新办理。对于部分公开的,应分别注明公开与不公开内容。

第六条动态管理政府信息。镇党政办全镇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定期评估审查,对因情势变化可以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

第七条  确定为“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当通过政府网站或政务新媒体、政务公开栏、政务公开专区主动向社会公开;确定为“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应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合法合理的公开方式,依法及时向申请人公开。

第八条  对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或者违反保密审查程序造成泄密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