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法制社团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赣深合作,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的提案收悉,所提意见建议很有前瞻性、针对性、操作性,对我们推进工作很有帮助。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石城县积极抢抓国家重大政策机遇,全面推进与深圳市对口合作,以深赣合作助推融入大湾区,不断深化合作内容、拓展合作领域、扩大合作成果。
一、关于思想认识有待提升方面
加强思想理念“融合”。为进一步提升党政领导干部履职能力和水平,推动领导干部思想与深圳等“湾区”城市对接,6月23日至29日在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举办石城县党政干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党政主要负责同志50余人参加培训,顺利承办深圳市罗湖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示范班,实现与大湾区人才、思想的“双向交流”。
二、关于产业发展配套要素保障不足方面
(一)低碳工业提质。一是平台实力稳步增强。累计完成平台开发2700亩,建成标准厂房95万平方米。园区扩区调区申请获省发改委批复,有效保障了园区产业转移土地需求。二是招大引强成效显著。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对接融入大湾区,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等沿海地区鞋服产业转移,瞄准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及上中下游、关联配套企业,精准开展补充式、填空式招商,围绕鞋服产业开展链式招商。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大力开展产业链清单化、目标化精准招商,粤胜新材、安特气动、美满生活二期、汕头市百慕服饰、东莞市合兴电脑绣花等粤港澳项目建成投产,盛源华(赣州)箱包有限责任公司投产入规。三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家;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6家,鸿豪产业园申报市级众创空间,新增国家级科技小院1个。电子商务数字化集聚区入选市级数字经济集聚区,全自动集成一体化高柔性智能鞋服生产工艺入围市技术革新奖,引进高层次人才128人、急需紧缺人才427人,科技支撑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增强。
(二)文旅产业提速。一是差异化开发景区。引入社会资本70亿元壮大产业项目,先后开发花囿温泉、森林温泉、天沐温泉、九寨温泉等综合体。为避免温泉同质化现象,着力丰富产品类型,突出文化底蕴,打造以户外健身、绿色休闲为主题的森林温泉,以及集旅游度假、亲子游乐、田园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九寨温泉,助推文旅融合发展,逐步构建统筹有力、层次分明、各具特色的温泉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二是多方位开展营销。利用石城文旅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平台宣传石城、推介石城,持续发挥新媒体宣传优势。石城文旅微信公众号一直排名在江西县区旅游微信排行榜前五;推出雪中舞蹈、仙侠石城、说唱石城、唯忆南庐、石城好春光、博物致知、上春山、桃花源记、杜鹃花节开幕、网红打卡为石城上分、打开荷花园等热点视频,微信视频号点赞收藏量达到历史新高;唯忆南庐、博物致知等短视频先后在学习强国美丽江西栏目、省文旅厅抖音和视频号平台转发;多次前往大湾区招商推介,与深圳华美国旅、花生数字、深圳康泰生物、华强方特集团、深圳亚太国际等等进行洽谈,详细推介我县文旅资源。三是多方面完善要素。旅游设施更加丰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花海温泉(二期)先后投入运营,九寨温泉重装开业;文创产品不断提升,组织参加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我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城砚精彩亮相,展现了我县丰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众多客商、参观者驻足观看。
(三)生态农业提效。一是产业对接不断推进。多次赴深圳等地推介现代农业产业项目,洽谈引进绿色食品加工项目,目前由金大源食品公司投资3亿元的休闲食品生产项目已初步达成投资意向,拟在小松创业园租赁厂房50亩,引进食品加工生产线及配套设施。二是品牌建设不断加强。全县现有43个农产品获得富硒产品认证,高标准富硒示范基地2个,富硒示范基地3个,推动更多农产品融入大湾区市场。组织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圳品认证,2024年江西高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鲤鱼”产品通过圳品认证,目前全县认证“圳品”农产品2个。三是产销合作不断深入。雄达白莲有限责任公司赴深圳参加“赣品入深”产销对接会暨富硒品牌发布会,石城县与深圳永福元工贸有限公司签订700吨富硒白莲农产品产销合作、与广东农卷凤农业科技签订投资1.55亿元木兰智慧农业产业示范园项目。
三、关于政务服务对接还有差距方面
(一)协同机制不断完善。为进一步优化部门协同,推进工作落实,出台《石城县2024年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数字政府建设工作要点》,成立石城县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数字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行政审批局牵头统筹协调推进相关工作,各有关部门按分工推进对应领域工作。
(二)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配齐配强审批、信息化专业人才。县行政审批局现有审批人才20人,信息化人才9人。出台《石城县推行数据专员制度实施方案》,并在各单位配备了至少一名数据专员,明确专员职责,持续加强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
(三)交流机制不断完善。我县与深圳罗湖区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签订“跨省通办”协议,实现了第一批双向“跨省通办”事项124个,在政务大厅互设“异地代收代办”专窗,并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在线平台,实现“跨省通办”业务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赣粤一体机”自助终端在24小时自助服务区投入使用,可办理涉及深圳市公安、人社、公积金、燃气等部门127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
下一步,我委将全面推动赣深合作落细落实,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产业转移。一是完善产业链条。积极引进和培育鞋服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包括产品研发、设计、原辅料、包装、设备维护等关联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降低企业生产、物流、营销等相关成本。二是加强产业协作。鼓励和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建立紧密的产业协作关系,提高产业协作契合度,共同提升产业竞争力。三是提升产业转移承接力。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大湾区优质产业转移项目,重点引进产业链高端企业和项目,提升我县产业转移承接力。
二、加强农业合作。加大内培力度。新培育市级龙头企业 2 家,全县市级龙头企业达到13 家。积极推动江西德都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江西大由大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省级龙头企业,力争实现国家级龙头企业零突破,以龙头企业带动与大湾区农业合作。持续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企业,力争每年引进投资5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预制菜)龙头企业。
三、加强科技交流。进一步修订完善《石城县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赋能若干政策措施》,拟出台与深圳、粤港澳大湾区等省外高校院所深度合作给予补助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深圳的科技交流活动。组织企业参加深圳人才交流大会、我市在深圳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等科科技交流活动。积极动员高田生态农业公司参加我市在深圳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
四、优化政务服务。持续推进政务服务跨域通办,扩大深赣通办事项范围,在深圳罗湖区政务服务网和石城政务服务网互设“跨省通办”专区,推广“大湾区·视频办”帮办服务,推动深赣两地电子印章平台互验互信,实现两地企业电子合同互签互信。
在今后的推进赣深合作的进程中,我委将牵头相关部门不断研究和细化相关工作举措,以便能更好将赣深合作的事项真正落实。
感谢贵委对我县赣深工作的关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