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石城县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系列工作部署,扎实推进数字基础建设,着力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积极完善数字治理体系,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在顶层设计、“示范区”建设、赛道布局、两化融合等方面,扎实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拟定要点,夯实数字经济工作“基能”
石城县坚持以“品牌运动鞋服智能制造示范区”“智慧康养旅游体验示范区”等“四个示范区”为抓手,第一时间草拟好年度数字经济工作要点,明确数字经济发展34项主要指标年度预期目标,同时提出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等8项提升行动、27条具体任务举措,着力通过打造顶层设计、政策保障、调度推进“组合拳”,加快推进全县数字经济发展。
(二)稳定根基,积蓄数字基础设施“动能”
1.5G基站建设。2023年加大信息基础建设投入、大力推进5G基站建设,县移动公司、县电信公司、县联通公司制定了基站建设规划,力争新建120个左右,1-6月份新建5G基站61个。
2.物联网推广。2023年全县新增物联网用户14588户(移动10300、电信2365、联通1923户),总数达129000余户,移动物联网用户与当地人口总数的比值为46.43%。
3.企业上云。大力开展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鼓励企业积极上云上平台,开展“万企上云上平台”专项活动,先后组织召开企业上云宣传培训会10余次,参与人数达120余人。对全县所有企业进行梳理,建立上云企业库,移动、电信、联通公司深入企业点对点指导企业上云。1-6月份上云企业107家,深度上云14家、上云上平台6家。
(三)锚定赛道,稳定数字产业化“核能”
核心产业增速稳,当前,我县数字经济在库企业13家,1-4月,全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累计0.78亿元,2023年1-5月份全县网络零售额数据为4.55亿元,位居全市三类县第一。项目招引步伐加快,截至6月底,石城县共签约农产品数字化分拣、农产品数字化、奇亚互联网数字经济、预制菜及农产品数字化、光电子器件制造项目等数字经济项目5个,总投资约3.7亿元。全县纳入市级数字经济项目5个,总投资49.5亿元,截止5月投资完成率93.73%,位列全市第5名,其中纳入省基建类调度项目1个,组织上报省重点数字经济企业2个,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5个。
(四)标定航道,深化产业数字化赋能
鞋服“智”造全速推进。上半年“赣州市新旭辉鞋业发展有限公司”获评全市纺织服装智能制造先进企业,目前我县已有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家,市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立足省级鞋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项目,与我县鞋服产业园新百伦领跑、新质鞋业、蓝鱼鞋业等多家企业签订了内部质检技术服务协议,将省鞋类产品质检中心转变为中小企业自己的“工厂实验室”;多渠道助推企业智能改造,截止6月25日,共向市推荐4个企业数字改造项目申报国家中长期贷款,总投资1.06亿元,贷款需求0.38亿元,其中江西德都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果汁果酱生产和脐橙深加工项目和石城县联盈纺织有限公司高档鞋服原料技改项目已通过国家审核;深入推进拓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上半年组织上报应用场景16个,其中石城县秸秆禁烧大气高空瞭望智能监控系统等3个“机会清单”入选2023年第一批市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机会清单”,面向工业互联网的5G通信模组产品应用方案人选2023年第一批市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产品清单”。电商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建成镇村级电商服务站点34个、物流服务配送点67个,已有30余家电商企业入驻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截至6月,已开展5场电商人才培训,累计培训235人次。其中电商从业人员培训1期、农村网红特训营培训3期,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培训1期。文旅服务多样化,成功举办了“赣品网前冲 嗨购金兔年”、2023石泉石美石城全域旅游推介会、首届桨板马拉松赛、赣江源半程马拉松赛等系列重大文旅活动,并成功开发智慧旅游平台吸引周边县市区自驾或组团游游客来石城游玩,文旅消费持续升温,1-5月,接待游客275.6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16亿元,分别增长56.75%、57.7%。数字农业深入推进,我县屏山镇、小松镇获评全市数字乡村试点乡镇;5G+长效管护平台建设覆盖4个乡镇7个行政村,该数字应用的推广与使用得到了省市的好评;完成石城县农产品运营中心建设,为全县农产品提供网络销售平台;建成“田管家”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平台,为全县高标准农田后续管理提供智能化管理。
(五)咬定指标,提升数字治理“效能”
1.电子健康档案建立。稳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截止2023年6月底,石城县项目人口28.32万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规范电子档案28.31万份,居民健康档案规范电子档案覆盖率99.98%(全年任务达61%以上就可), 有动态使用记录的档案份数为7万余份,动态使用率达到35.5%(全年任务达50%以上就可),目前位于全市第7名。
2.“智慧校园”普及。“人工智能社团”“机器人训练班”“无人机训练班”等人工智能智慧教室应用场景化常态运用,极大的满足了数字化、智能化的教学需求,扩展了“双减”时代下的学生数字化素养培养途径;智慧作业”3-9年级应用覆盖率提升至99.85%;上半年还投入近2000万元为石城一小城北校区、东城中小学、钢琴小镇幼儿园等校园配置标准信息化设施设备。
3.赣政通使用。县行政审批局每日点对点通报督促落后单位赣政通相关数据,截止6月14日,我县“赣政通”注册用户4648个,用户激活率99.96%,日平均活跃率72.69%,预计排名全市第13位,日人均待办数0.96个,预计排名全市第10位。
4.电子社保卡激活。县人社局针对系统上的未签发人员,调度各乡镇依据未签发人员名单进行主动上门申领电子社保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截止到2023年6月21日,我县已制发实体社保卡32.21万张,签发电子社会保障卡25.19万张,电子社保卡占实体社保卡比例达到78%。
5.企业创新能力。今年上半年共为我县41家企业申报并兑付专利奖励资金103.6万元,为1家企业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奖励资金5万元,有效的激活了全县企业及个人创新思维,提升了创新能力。截至目前,我县新增发明专利7件,共有有效发明专利51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82件。
二、存在问题
我县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我县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数字产业体量小、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数字产业化进展缓慢,我县主导产业为鞋服产业,在电子信息等数字化产业链上配套不足、招引数字化企业入驻吸引力不强。二是企业数字化改造积极性不足。县内企业数字技术应用程度偏低,如鞋服产业和矿山机械企业,大部分仍是以传统工艺为主,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不高。同时现有数字化平台间数据互为孤岛,改造难度大、成本高,数字化转型耗时长见效慢,在收益不明确的情况下,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的积极性不高。三是缺乏数字化转型领头示范企业。县内工业互联网发展起步晚,缺乏具有较大规模、掌握核心技术、能够带动5G产业发展的行业龙头企业,高端产业链资源不足,对全县和区域内的数字产业带动效果有限。
三、下一步打算
(一)高起点谋划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布局。围绕数字经济发展核心布局一批电子信息类产业,弥补我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硬伤”。主要依托石城县硅石资源储量全省第二位优势,着力发展以硅为原材料的半导体行业,扩展硅石产业链,将产业链延伸至粤港澳大湾区;同时以硅原材料优势吸引电子信息类企业投资落户石城,形成良好循环,促进我县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布好局。
(二)高水平助力电商、数字乡村协同发展。持续巩固我县电商产业发展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主要依托电商服务中心,以“一平台两基地”,助推鞋服产品网络营销,赋能鞋服首位产业发展新动能,同时充分挖掘已入驻30余家优质电商企业潜力,助力我县电商产业全面发展;以电子商务应用为先导,利用大数据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加快普及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新兴业态,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
(三)高效能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围绕石城传统产业,聚焦不同层级,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制造转型,协同中国通用集团在江浙一带召开招商推介会,洽谈推进一批数字经济项目,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降低能耗水平。持续引导帮助企业“入网上云”、实际“用云”,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实现精准测链、补链、强链,同时优化政府公共服务,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有关产业监测及诊断、互联网安全保障、企业家培训、人才引进和培育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
(四)高质量加大数字企业招商引资力度。以我县现有的10余家电子类企业(江西著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省明瑞达电子有限公司等)所构成的产业为基础,调查摸清我县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壁垒,并针对性制定“招企延链、补链、强链”计划,引进合适的电子企业,不断完善壮大本土电子信息产业,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纵向成链、横向成群。